黑古一夫,1945年12月出生于日本群马县。1969年3月,毕业于群马大学教育学部。1982年3月,在法政大学大学院日本文学研究科修满博士课程。现任筑波大学大学院教授。日本文艺评论家。
著作:
《渴望天空——北村透谷论》,冬树社,1979年。
《战斗诗人——小林秀雄论》,土曜美术社,1982年。
《原子弹爆炸和语言——从原民喜到林京子》,三一书房,1983年。
《森林的思想和生存的原理——大江健三郎论》,彩流社,1989年。
《村上春树与同时代的文学》,河合出版,1990年。
《立松和平——疾驰的文学精神》,六兴出版,1991年。
《爱与活着的意义——三浦绫子论》,小学馆,1994年。
《大江健三郎和这个时代的文学》,勉诚社,1997年。
《小田实——一个人的思想与文学》,勉诚出版,2002年。
《立松和平传说》,河出书房新社,2002年。 《灰谷健次郎——文学及其温柔的陷阱》,河出书房新社,2004年。
《野间宏——其人与其文》,勉诚出版,2004年。 《文学如何描写战争》,八朔社,2005年。
《文学如何描写原子弹爆炸》,八朔社,2005年。 《寻求灵魂的救赎——文学与宗教的共振》,佼成出版,2006年。
《长崎·上海·美国——林京子论》,日本图书中心,2007年。
《村上春树——转换中的迷失》,勉诚出版,2007年。
编著:
《日本的“原子弹爆炸”文学》,共15卷,HORUPU出版发行,1983年。
《林京子全集》,共8卷,日本图书中心出版发行,2005年。
1979年以创作《且听风吟》走向文坛的村上春树,曾连续在2006年和2007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有力候补。所以,谁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村上春树不只在“日本”,甚至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知名作家。 在他的作品里,通过某种事物的缺失而表达出来的“失落感”、“孤独感”以及“绝望感”,是世界上获得了“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后的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共同感受。就此而言,村上春树在1979年步入文坛,这具有十分特殊的象征意义。
《村上春树——转换中的迷失》,黑古一夫(日)著,秦刚 王海蓝 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0月1版1印,12万字 自己不能说是村上专家,只不过读了他绝大多数的作品,连带地关于村上的一些评论性书籍也看了几本,但是关于他的创作依然没有一些系统性的认识。若干年前喜欢...
评分我感觉这位文艺评论家太严肃了……严肃地只适合看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作者在标题中也写明了,他认为村上春树在从70-80年代的“超然”到90年代的“介入”转换过程中,自己走入了歧途。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村上春树在表明了自己“介入”态度的前提下,却仍然在自己的作品中只有展...
评分很久没有读到纯么纯粹的文艺评论了。作者对村上春树的作品采取一种“人生”的态度,即从一个作品群与村上人生相对照的角度,所有的小说其实都是一部,给我许多启发。也抛出了很多概念,“超然”、“介入”、“疗愈”,这是在帮我们纵深地观察一部小说。总感觉作者比较肯定村上...
评分《村上春树——转换中的迷失》,黑古一夫(日)著,秦刚 王海蓝 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0月1版1印,12万字 自己不能说是村上专家,只不过读了他绝大多数的作品,连带地关于村上的一些评论性书籍也看了几本,但是关于他的创作依然没有一些系统性的认识。若干年前喜欢...
评分很久没有读到纯么纯粹的文艺评论了。作者对村上春树的作品采取一种“人生”的态度,即从一个作品群与村上人生相对照的角度,所有的小说其实都是一部,给我许多启发。也抛出了很多概念,“超然”、“介入”、“疗愈”,这是在帮我们纵深地观察一部小说。总感觉作者比较肯定村上...
等看完村上再来看,读过的部分分析的也还可以
评分村上春树有他虚无主义的局限,黑谷一夫也有他实用主义的局限。
评分当年梦想考研时看过
评分黑古一夫不懂村上春树。村上春树自己说《挪威的森林》是激烈而平静、充满哀伤的恋爱小说,黑古一夫评论说平静是平静,没有什么激烈的。这一句已让我把他划出村上的频道:掩埋在貌似平静下的青春的残酷和激烈,他根本不懂。
评分无论多少评论员指责村上缺乏担任社会引导者的勇气和纵容年轻人逃避现实,无论多少研究者批判村上的文学作品在不断倒退,思想迷失,但拥有世界广泛读者的作品才是村上最王道之处,作者写的书就是要大众喜欢看,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