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玉文化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原讲座为8讲,成书则扩充为10讲,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详细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隋唐、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玉器,并从历史、文化以及技术方面对玉做一总结,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玉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2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目 录
第一讲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
第二讲 维天之命 玉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
第三讲 谦谦君子 比德于玉——春秋、战国玉器
第四讲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汉代玉器
第五讲 隋钗唐銙 异域交流——隋唐玉器
第六讲 世俗风情 温故知新——宋代玉器
第七讲 马背民族 春水秋山——辽、金、元玉器
第八讲 良工巧匠 如意吉祥——明代玉器
第九讲 穷极工巧 风华绝代——清代玉器
第十讲 典章文物 精神力量——玉器收藏
后 记
前后绵延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在它缔造了一个庞大东方帝国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中国玉器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玉器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工艺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玉器的佩戴和收藏成为那个时期的一种时尚。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中国古代玉器几乎有90%都是清代流传至今的。而在这数百年之前的无数玉器中,有一柄玉如意,当年曾经让英国的使臣马戛尔尼感到疑惑不已,乾隆送给他的这样一件礼物,让他难以明白这究竟在中国象征着什么?而今天我们同样迷惑不解的是,这些时常出现在历史中的如意,究竟实际是做什么用的?更为有趣的是,乾隆皇帝儿子们的名字竟然无一例外的都与某种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原因呢?而这些今天价格不菲的清代玉器,它们的原材料究竟来源于哪里,哪里才是这些宝玉曾经的藏身之处呢?
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玉文化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原讲座为8讲,成书则扩充为10讲,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详细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隋唐、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玉器,并从历史、文化以及技术方面对玉做一总结,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玉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2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我是不看电视的人,因为下班后的时间全部奉献给我1岁的儿子。但在某个晚上我惊鸿一瞥看到电视百家讲坛有个很酷的老人家在讲陶瓷收藏,正好听到孩儿枕那一节,顿时被深深吸引,从此便成马老先生的铁杆粉丝,每晚深夜追着看。电视看完不过瘾,于是上当当一搜,原来马老已经出了这...
评分 评分昨个儿刚考完毛概,冲到图书馆找闲书看,然后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马先生的这本书。 这本书按照历史时段来介绍各个时期玉的特点及文化。有那么点像规规矩矩的分章节的教科书,流畅感反而不如像《马未都说收藏·厕上篇》一篇篇的小随笔所带来的零散的知识。在每章的结束还...
评分因为喜欢玉 所以先看的玉 总体感觉马老是个收藏专家,而远不是学者 书中的文化感知的点点滴滴让人启发 也满有乐趣的 书中的图片可真是美啊
评分中国人有爱玉的传统,从最早作为祭祀用品的玉,到丧葬用的玉,到体现身份的玉,到日常佩带的玉,每个时期、每类人都有自己的玩法。 对于玉,我是不懂的,但这不妨碍我喜欢它,所以选择了马未都先生的《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来初步了解一下。 这本书其实主要讲玉的历史,对于...
中华民族独爱玉,玉文化博大精深。马未都是牛人。文物收藏真的很难。。。
评分如何作伪说得很好玩。。。
评分收藏入门书籍,写的蛮好看的,到底是文化人,说东西头头是道。不过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穷。
评分刚开始读,就被红山C形龙给震惊了!太美了。timeless那种美。但是读完之后,觉得遍地伪器,蛮绝望的。
评分收藏入门书籍,写的蛮好看的,到底是文化人,说东西头头是道。不过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