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瑜 (Winnie M. Li),美籍华人,作家、制作人,在三大洲间从事创意产业工作。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创意写作文学硕士。她曾撰写旅行指南,制作独立电影,筹办影展,并且开发生态旅游计划。她现在为各媒体写作和发声,主持艺术节,同时也是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媒体通讯博士研究员。2015年英国犯罪作家协会的新人匕首奖中,李怀瑜获得高度赞扬,并且获得了2016年SI Leeds文学奖第二名。她定居伦敦,却也热衷旅行。《生命暗章》是她的第一本小说,并且赢得2017年的“非布克奖”。
《生命暗章》是一部不同于一般作品的受害女性自我发声的勇敢之作, 讲 述了一名美籍华裔女子在爱尔兰乡间健行时被当地少年强暴的故事。被“非布克奖”评审誉为是一部“重要且勇敢的小说,更是一个说得极好的故事”。
作者捕捉故事的方式很独特,受害者和施暴者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一边是受害者薇安的成长经历及毁灭性事件的发生,这次暴力事件,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远离真实世界的抽离感、知觉的空白、惧旷症、PTSD,等等。可她并没有觉得人生就此毁灭,而是在友人的陪伴与支持下,报警并勇敢踏进法庭站上证人席,最终得到了公正的裁决。
另一个视角是施暴的15岁少年钱宁,这在这类作品中很少有。她梳理了施暴者的成长背景,思考了塑形他的社会、家庭环境,还对事发前后钱宁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腻的描写,引导我们思考一个15岁的少年何以做出如此惊人之举。
其实事发后,作者就一直希望通过写作来疗愈自己,且于事发几周后,写下了《生命暗章》的序言,并有了将受害者与施害者的故事交织在一起的写作灵感,只是内心的创伤阻断了这一写作进程。五年后,她终于克服情感上的困难和心理的创伤,完成这本书的创作。她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鼓励受侵害女性“不要自己隐忍”,不必隐藏过去的生命暗章,惟有如此,才能引领自己于荆棘中绽放,拥抱新的生活。
悬疑笔法的加入,让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开篇便设置悬念,结尾有点扑朔迷离,中间部分还有两大波澜,一是暴力事件前后的紧张无助和报警维权,一是庭审过程的咄咄逼人与激烈对抗。过程充满艰辛、无奈与痛苦,但结果很鼓舞人心。
最初看到与性侵有关的书,内心是比较排斥的,总觉得这是对受害者的过度消费,毕竟人类的悲伤并不相通,作为读者的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感受,而我们通过阅读文字所感受的苦痛和愤怒或许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 反过来看,在性侵事件频发的当下,甚至在有些人的魔爪伸...
评分“她刚被强奸了。她从没想过她用得到这个词,从没想过这适用于她身上一辈子。” 在《生命暗章》一书中,这是涌入女主人公薇安脑海的一个最强烈的念头,那时她已离开犯罪现场并报了警。 2008年,美籍华裔作家李怀瑜受邀前往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参加北爱尔兰和平里程碑《贝...
评分本作是美籍华裔女作家根据自己的经历完成的一部关于性侵作品。作品发表后在欧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仅在2017年获得了非布克奖,在2018年还入围了美国MWA侦探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最佳处女作奖。 本作以受害者和加害者双线视角进行叙述。除了作者自身经历和内心活动外,还特意加...
评分本作是美籍华裔女作家根据自己的经历完成的一部关于性侵作品。作品发表后在欧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仅在2017年获得了非布克奖,在2018年还入围了美国MWA侦探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最佳处女作奖。 本作以受害者和加害者双线视角进行叙述。除了作者自身经历和内心活动外,还特意加...
评分直面自己的伤痛和遭遇,然后为了受到的屈辱而奋力一搏,这需要勇气,更需要隐忍,因为它从来都是一场战斗。 对,这是一个关于战斗的故事,当人们习惯用所谓的逃避、宽容、赎罪、以德报怨来为自己的弱不禁风写下注脚的时候,小说中的女主角则用自己的勇敢来直面曾经遭遇的不幸与...
行文流畅,很快就读完,心情却无法平复。与其他描写类似经历的文字不同,作者采用的是双视角,从被害人和加害人分别叙述,除了把遭遇性侵的感受和往后面对来自生活和司法上的各种压力真实表达外,还把加害人的家庭背景、心理等等进行描述,为读者增加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角度,在遭遇性侵之后虽然有完善的机制采集证据(在其他地方,这方面却是严重缺失的)、心理辅导以及法律意义上的伸张正义,也让人不得不思考事件的可能成因,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或者教育也许能有效地防止案情发生。
评分最先被封面触动,让人有一种呼吸不畅的感觉。读完内容后,感动于微安的勇敢,更钦佩将这个事件写出来的李怀瑜,这也是第一次读到的从施暴者的视角写性侵的作品,而且施暴者还是未成年,他们因为年龄小,不会让人觉得危险或者安全受到威胁,可意外往往产生于这种一贯的想法,而这意外也会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面目全非。
评分如果看过黑箱,房思琪,那也要来看看这本《生命暗章》,预设的条件一直在变化,可是终点似乎没有不同。收拾好心情,还是要努力地好好去生活。似乎也算得上是一种执念。同流合污容易,是因为它契合了人的劣根性。那坚持要做好人呢?在这本书里,循规蹈矩的生活在施暴者看来好像是轻而易举的选择,受害者始终是他。是什么让一部分人还是坚持要做对的事,合乎法律合乎社会规则的事情呢?最近看完一本书,总是比看之前的问题更多…
评分小说在阅读过程过几次不想读下去,倒不是因为写得不好,相反小说写得顺畅易读,可却始终有一种沉郁的气氛挥之不去。小说讲的是性侵与青少年犯罪的话题,话题读来有些沉重,几次让我“惨不忍读”。性侵不但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对女性的心理也造成很大伤害,再加上侦查过程、世人关注,这些造成的二次伤害就更大了,影响了生活、工作、恋爱等等,成了一生的阴影无法逃脱。但女角可以坚强的挺过去,迎接未来的希望,算是略感欣慰。
评分2019-29 国庆读这样的书,真是令人难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