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1828.9.9—1910.11.20)
出生于俄国图拉省克拉皮文县,世袭伯爵
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带到喀山抚养
十六岁考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后退学回乡,投身农奴制度改革
二十三岁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三十四岁结婚,与妻子前后共育有13个孩子,其中5个夭折
1910年11月10日,八十二岁的托尔斯泰秘密离家出走
途中患上肺炎,10天后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内容简介】
因为和法国女教师的关系被妻子多丽发现,奥勃隆斯基家里彻底乱了套。
他只好请求自己的妹妹安娜·卡列尼娜,来家里处理种种困境并安抚多丽。
可安娜偏偏在下火车的时候,碰到弗隆斯基。
安娜,不能用词语描绘她特别的美与气质。丈夫是彼得堡的高官,那“著名的卡列宁”。
弗隆斯基,非常富有、漂亮、聪明、高贵,碰到安娜之前,和少女吉蒂一片火热,所有人都以为他将在下一场舞会向吉蒂求婚。
他们就是偏偏遇见了,在第一部第18节那个著名的段落。
所有人的命运在这一刻被写好。
还有列文,托尔斯泰化身在书里的影子。他以不同的选择获得幸福了吗?
【编辑推荐】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福的家庭自有其不幸福之处。
◆“吉蒂每天都能看见安娜,也爱上了她,想象她一定会穿淡紫色的衣裳。但现在,看到她一身黑色,吉蒂觉得自己并不了解她的全部魅力。她现在看见的是一个全新的、出乎自己意料的安娜。现在她明白,安娜不能穿淡紫色,而她的魅力恰恰在于她总是从自己的装束中凸显出来,而装束在她身上从来都不显眼。配着华丽花边的黑色长裙穿在她身上并不显眼;这不过是个框架,显眼的只有她,简单、自然、优雅,快乐又充满活力。
《安娜·卡列宁娜》的第一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这句话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幸福如何而来?不幸又是如何而来?当我读完托尔斯泰写就的这部巨著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1. 列文和安娜两条主线 《安娜》一书有两条主线:安娜...
评分读安娜的起因是在网上的几个朋友的写得很好看的书评,每看完一篇我就想,要去找来看看了,每下一次决心就给我增添一次心理压力,因为《安娜》应该就是那种我知道很好而又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看得到它的好的书。 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以前只在中学看过《复活》,也算是完成暑假作业,...
评分这本书今年听了两遍,一直想写点笔记,拖到年末只能匆匆把些零碎想法概括几笔。托尔斯泰对万事万物观察之细体贴之深就不说了,这小说之所以能连听两遍享受主要在这里。 1.安娜与列文是非常相像的两个人,最大的不同是性别而已。这一点在听第二遍的时候感觉尤其深刻。他们情感的...
评分我不能从这本书看出很多书评提到的革命目的,比如抨击制度什么的。相反,我觉得他是刻画人性的书籍,是非常深刻的心理学小说。托尔斯泰作为一个男人竟然如此了解女人,而且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来,叹为观止! 书中的人物是立体的,我反对书评简单将卡列宁说成虚伪的坏人,把沃伦...
评分每天断断续续地,在网页上读完了《安娜·卡列宁那》。怀着对长久以来对老托的偏见,和对老陀的偏爱,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评论:就小说的艺术而言,老托是胜于老陀的。言之有理。不过有趣的事也在这里,正是由于出色的全局掌控和局部...
找不到句子夸了,说什么都觉得粗俗。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排在文学史前三应该没问题吧。
评分一千多页的长篇小说,描写家庭,婚姻,生活 不喜欢那些平平淡淡的描写,更喜欢剧情性的故事,比如列文和吉蒂曲折的婚姻之路 文中有很多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我感觉很无趣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列文,尽管他思想活跃,会有疑心,如若换作是我,很多时候也会像他那样去做 我不喜欢安娜,人的所作所为终会影响自己的命运 不把读书当成任务,要当做享受,这是我想要做到的
评分名著之所以是名著
评分在一些可以复制的作品中,叙事内核往往是“动机形”的,充满了可以复制的“情节理性”。而在托的笔下,作品的内核却是“发展形”的,驱动人物的是纯粹的非理性因素。 书中的两位主角,列文和安娜,一个因为爱而生,一个因为情而死。托尔斯泰并没有跳脱出来去论述二者的结局因何不同,没有以作者的身份去总结和表述,而是在最后两个章节,完全通过两个人物的主观视角,来完整真实地呈现了他们眼中的世界。 安娜和列文都是真诚的,既有可爱发光的一面,也都有心灵中的阴影。两个角色很少共同出场,但却贯穿全书,联结着所有的角色,在托尔斯泰这里,你总是能看到天才的艺术与充满怀疑的思想的结合。 他少了份直觉和诗意,有些时候显得又笨拙又啰嗦,但你无法否认他的真诚,他对作品的精雕细作,和他文字中生命的温度。
评分写得好,版本美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