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生于1953年12月,著名历史学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并获历史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农民史、经济史。
金雁,女,1954年生于西安。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联-俄罗斯、东欧问题研究专家。秦晖的夫人。
本书主要谈俄罗斯近代改革与革命中的农民问题,基本分为篇幅相若的三部分。首先,以分析村社的起源与特征,相当有力地说明村社是与帝俄国家体制共同发展,并且因而不断强化的一种宗法共同体,对农民起了束缚与保护的双重作用。其次,它讨论了世纪中叶的农奴改革运动与世纪初的斯托雷平村社改革,以中国人所熟悉的“分家”观念来阐明为什么在这两次改革运动中,广大农民都感到愤懑的根本原因。第一次改革中最大得益者只是“家长”,即地主在第二次改革中得益的却是“长子”,即少数单干富户。最后两章论及村社问题与大革命的吊诡关系。斯托雷平改革基本上是废除村社制度在经济上成功,在社会上则产生强烈不满,从而引致日益高涨的复兴村社呼声。
才云鹏 《中国农村科技》201307期http://wuxizazhi.cnki.net/Magazine/JKCN201307.html 本书同《市场的昨天与今天》一样,都不是新书,但都能在今天连续再版,一方面表明了秦晖先生非同一般的敏锐而深远的洞察力,一方面说明这样的书是当下中国人必须深读的。请注意,我说的...
评分虽然这是一本十多年前的旧作,但这本秦晖、金雁夫妇的合著还是可以给读者不少知识和启示。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对俄罗斯历史上的村社制度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俄国的农村公社制度在俄国存在很长时间了,从15——17世纪土地公有村社就占有主体地位。这种...
评分前一段吴仁宝的逝世再次引起了人们关于农村改革的关注,有人拿华西村与小岗村做对比,认为在公社模式下,更适合当前的国情。然而,我们终究不能用一种结果对比来衡量一种制度的好还,因为小岗村的地理条件和发展本来就与华西村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物质条件的丰盛并不能代表人...
评分虽然这是一本十多年前的旧作,但这本秦晖、金雁夫妇的合著还是可以给读者不少知识和启示。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对俄罗斯历史上的村社制度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俄国的农村公社制度在俄国存在很长时间了,从15——17世纪土地公有村社就占有主体地位。这种...
评分前一段吴仁宝的逝世再次引起了人们关于农村改革的关注,有人拿华西村与小岗村做对比,认为在公社模式下,更适合当前的国情。然而,我们终究不能用一种结果对比来衡量一种制度的好还,因为小岗村的地理条件和发展本来就与华西村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物质条件的丰盛并不能代表人...
作者从俄罗斯古老公社体制入手,探讨了斯托雷平改革成败,以及与苏维埃兴趣的关系。作者找到了一个好问题,且讨论得很深入,但整部书写得很沉闷,可读性差,而且书的结构上也存在问题。
评分全书正文已叫人佩服不已,没想到附录文章更是精彩,读来笑声不断。吕新雨这种水平,也敢在学术界厮混?
评分这本也可打5星,夫妻档合作的典范
评分3.5星,我觉得我现在标注才更符合这书的价值,两年前我看了叹为观止,对村社毛子农民的大锅饭主义讲解到位,如果我是两年前标注,那么我肯定打五星,但自从我看了俄罗斯学者的研究后,我就觉得他一般了,估计沈志华都比秦晖研究俄国农民研究的好,1996年写的书不能吸收到俄罗斯新学者的新研究也不奇怪。只不过结论还是不错的,不少毛子农民面对斯托雷平的私有化改革是拼命抵抗,苏维埃革命能有农民基础不是没有原因的,几百年村社集体主义的培养,但让那些怕没有人照顾的村社大男孩想不到的是,村社集体主义中稍微存在的自由居然被集体农庄剥夺的一干二净,集体农庄造就的贫困也成了苏联解体的一个经济因素,现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可以成为新的裂痕。
评分两星半。俄国村社是金雁老师的本行,相关史实部分无可指摘。但是涉及到思想史的部分,从概念到叙述方法都有很多缺漏。譬如把斯拉夫派与旧俄官方划等号的这个谬误,就足以让人无言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