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因为独立报导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她还曾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不能公开露面。2000年,她受到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协助迁居巴黎,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2013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记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On April 26, 1986, the worst nuclear accident in history occurred in Chernobyl. Although this wa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tragedies ever, until now, no book has appeared in English giving the inside story of what happened to the people living in Belarus, and the fear, anger, and uncertainty that they lived through. A journalist by trade, Svetlana Alexievich interviewed hundreds of people in Belarus affected by the meltdown. From residents of Chernobyl to firefighters to those called in to clean up the disaster, Voices from Chernobyl is a crucial document of what happened and how people reacted to it. Alexievich presents these interviews in monologue form, giving readers a harrowing inside view into the minds of those affected untempered by government spin, detailing the tragedy and devastation.
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作品很快就列上了畅销书榜单,其中就包括那本《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第一次听说切尔诺贝利这个名字,是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新闻报道中,原本以为福岛的那次已经很严重了,人类历史上竟然还有更...
评分刚刚过去的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事件30周年纪念日。1986年的那天凌晨,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炉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随风飘散,产生的辐射线剂量,相当于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 事故发生时,反应炉附近的居民纷纷站到高处欣赏爆炸的绚丽火光。其...
评分(刊于《晶报》深港书评·专题2015年10月18日 第A10版、A11版) 文/俞耕耘 S.A.阿列克谢耶维奇连续三年赔率领先,终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至少说明,这个名字虽不为国人熟悉,却自有得奖的道理。这位白俄罗斯女记者、纪实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
评分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出了一声巨响,这座号称“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事故并爆炸,大火熊熊燃烧,辐射污染遍及各地。 虽然距离这起事故已经过去了25年,当时的苏联早已解体,但是切尔诺贝利带来的伤痛并未消失,它留下了一片一片...
评分花了一个周六,读完了这本书。书中说在那个无声的战场,活着的动物都是"walking ashes". 而人与他们的唯一区别是会understand. 活下来的人都试图去philosophize整个事件,但是人类的故事说到尽头就是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没有办法再走下去。一个细节:一个reactor official被送到医院,医生说他身上已经完全被contaminated, 唯一没有被辐射的是背上的一小块皮肤。他爸爸来到医院,周围的病人对他说,你儿子就是那个害死我们大家的人。 背后一阵凉。
评分我看的大部分关于前苏联的nonfiction似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关键时刻可以救自己及家人一命。很多时候事到临头再去思考是绝对来不及的。历史会一再重复,我绝对不是一个乐观的人。当然还是希望不会有用到这些知识的那一天。
评分太快太普遍化的反思容易浮于表面,看到中间才慢慢理解Alex为什么会获诺奖,understand这件事为什么困难:“Instead of writing, you should record. Document. Show me a fantasy novel about Chernobyl—there isn't one! Because reality is more fantastic”
评分"These people had already seen what for everyone else is still unknown. I felt like I was recording the future."
评分great breath of voices: desperate lovers (powerful start of wife of a firefighter), old people who don’t want to leave, cats&animals, teachers on children’ fear, brave soldiers,hometown becoming ghost towns; liquidators brave to go to the reactors but weren’t properly geared; commies who claimed are product of time but "not criminal" Powerful boo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