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群,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受教于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家学渊源深厚,亲友中名人辈出。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母亲陆士嘉,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校教授之一。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儿子高晓松,音乐制作人。
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亲传弟子张克群10余年心血之作
音乐人高晓松、清华大学教授吴焕加作序推荐
明明白白看懂140处北京古建筑,了解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
世家出身的张克群眼中的老北京是怎样的?
140处北京古建筑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
千年古建筑背后有哪些人?那些事?
且听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亲传弟子张克群为您解说。
这里不止是“诗和远方”的出处,还收藏着一座古城数百年沉浮。
《北京古建筑物语一:红墙黄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114幅精美手绘图和照片,介绍了27处北京皇家建筑的前世今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宫、天坛、颐和园、景山、太庙、十三陵、国子监等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
“涉及到特别重大的人生选择时,一定要去绕着湖边走一走,第二天再做决定。”今天是第二天。 猪年两次流连于层软叠嶂。第一次在雁门关,回望关内河山万里。第二次在颐和园,玉泉山、玉峰塔和西山,层叠借因,借景法设计令景中人几步得一山。借景法解读我是从张克群女士书中读到...
评分红墙黄瓦——北京古建筑物语(一) 作者:张克群 版本:麦客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5月一版一印 张克群这个名字,不认得,但如果这样来介绍:她的老师是梁思成,那么,这套以北京古建筑为主题的书,也就师承渊源顺理成章了。 人在京城若许年,书中的古建筑或去过或听过,然...
评分“涉及到特别重大的人生选择时,一定要去绕着湖边走一走,第二天再做决定。”今天是第二天。 猪年两次流连于层软叠嶂。第一次在雁门关,回望关内河山万里。第二次在颐和园,玉泉山、玉峰塔和西山,层叠借因,借景法设计令景中人几步得一山。借景法解读我是从张克群女士书中读到...
评分“明代故宫在建设之前,城中原有的元代皇宫已被摧毁,所有的瓦砾都堆在了其主要建筑延春阁的头上,形成了一座搬不走的大山。聪明的设计者索性拿它当了新皇宫北山的基础,再把挖护城河挖出来的100万立方米的土往上这么一堆,挺好的一座山就有了,这就是景山。#459” 北京古建筑...
评分“明代故宫在建设之前,城中原有的元代皇宫已被摧毁,所有的瓦砾都堆在了其主要建筑延春阁的头上,形成了一座搬不走的大山。聪明的设计者索性拿它当了新皇宫北山的基础,再把挖护城河挖出来的100万立方米的土往上这么一堆,挺好的一座山就有了,这就是景山。#459” 北京古建筑...
本作语言有趣,口语化叙述,类于评书,有乃子家风。看来脱离学术体制,摆脱课题桎梏,人们反而可以自由神往,安然写作,所得质量亦较优也。其中有些不确处,如184页张居正得政大概在万历年间,而非隆庆年间。感谢集思会赠书。感谢为我点赞的亲友同学。
评分关于北京的皇城建筑介绍,老太太文笔很轻快~~
评分作者语言诙谐幽默,近代史一番波澜讲得如同家常琐事。北京市的古建筑都在这套书里了。作者是高晓松其母,家学渊源,难怪难怪。
评分●他是梁启超的长子,林徽因的丈夫;他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他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1950年,他曾提方案力保北京古城,而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北京城渐渐消失。他流着泪说:“在北京城市改建过程中对于文物建筑的那样粗暴无情,使我无比痛苦;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69年后,他的亲传弟子张客群,用十年时间,探访北京多处老建筑,写就这套关于这座古城的数百年建筑史的起起伏伏。●这套书分为三卷。红墙黄瓦卷讲述了北京城的历史变迁,民居、宫殿和祭坛这些老百姓日日生活于此的建筑们的故事。晨钟暮鼓卷讲述了北京的佛寺、道观、清真寺、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这样一些宗教建筑。八面来风则笔风一转,开始写那些西洋风格建筑的前世今生,近代史是屈辱史,也是建筑艺术的碰撞史。
评分作者语言诙谐幽默,近代史一番波澜讲得如同家常琐事。北京市的古建筑都在这套书里了。作者是高晓松其母,家学渊源,难怪难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