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大学校级杰出英文教授,在从旧石器时代到当下文学(美国、巴西、英国、希腊、爱尔兰、新西兰、波兰、俄罗斯)、艺术、哲学领域均有著述,尤以纳博科夫注释者、目录学者、传记家、评论家、编辑、翻译等闻名。其最近作品有:《跟踪纳博科夫》(2011),《致薇拉》(与奥莉嘉·沃罗尼娜合编,2014),《思,写,说:未结集随笔、评论、访谈及致编辑书信》(与阿纳斯塔西娅·托尔斯泰娅合编,2019)。博伊德教授的著作以十九种语言面世,并在四大洲荣获多种奖励。
美国对纳博科夫来说太重要了:这里是他的避难所,是他最终放弃俄语而改用英语写作的地方;他在这里第一次发现了新的蝴蝶品种,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他在这里写下了那些著名的文学讲稿,备受争议地翻译、评注了《叶甫盖尼•奥涅金》;更重要的,他在这里创作了让他名扬天下的《洛丽塔》;美国还为《微暗的火》,为《阿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尽管1959年后去了欧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美国公民的身份。纳博科夫的后半生是名副其实的“美国时期”。
博伊德以一种准确而从容不迫的笔调追踪纳博科夫美国时期的生命轨迹:他不断的搬迁,他的艰难求职,他的捕蝶与写作活动,他的成名与迁居欧洲,他跟威尔逊友谊的始末,他与出版商、采访人及传记家的交往,他的疾病与去世等等。
近年来最美轮美奂的文学传记之一,纳博科夫作品所能有的最优秀的导读……这部惊世骇俗的传记既是一丝不苟的学术研究的范例,也是想象力丰富的文学批评的典型。
——迈克尔·德达,《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在这部传记中,博伊德先生终于给了我们一个可靠的生平和众多值得信赖的作品——他描绘了一个英勇的艺术家,描绘了这个艺术家可爱的家庭,他对伟大的活力与斑斓的色彩做了审慎的历史叙述,他热情洋溢地对大师的文学作品加以阐释。一部非凡的读者指南。
——理查德·洛克,《华尔街日报》
五月,树木葱茏,花草繁复。坐在花园雨后微润的时间里,阅读《纳博科夫传·美国时期》,有一种亦真亦幻的美的感受,那是因为书页间总是不经意地飞出一只又一只缤纷的蝴蝶来。 纳博科夫,也许你不曾熟知这个名字,但我想你也许读过他的代表作《洛丽塔》,或看过同名电影《洛丽...
评分作为一本文学传记,博伊德对纳博科夫作品的文本分析差不多和作品本身一样精美,足以成为本书的精华。但和所有的传记作者一样,一旦提及传主这个人,就难免发生一系列NC粉症状。这也不是毛病。因为要写好一个人,就必须走到离他足够近的地方,直到他占据你的全部视线为止。这是...
评分作为一本文学传记,博伊德对纳博科夫作品的文本分析差不多和作品本身一样精美,足以成为本书的精华。但和所有的传记作者一样,一旦提及传主这个人,就难免发生一系列NC粉症状。这也不是毛病。因为要写好一个人,就必须走到离他足够近的地方,直到他占据你的全部视线为止。这是...
评分非常个人化的与非个人化的 (代译序) 刘佳林 “多么令人高兴呵,室外大雪纷飞/遮蔽我对草坪的瞥视,高高积起/使得床椅恰好矗立在皑皑白雪上/矗立在外面晶莹明澈的大地上!”当我在奥尔巴尼安顿下...
评分对《纳博科夫传》精装版新书活动的收集和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勿作商业用途 转载自《新京报》 作者:徐悦东;编辑:李永博;校对:翟永军 为何纳博科夫的作品对读者的要求比较高?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认为,纳博科夫是除莎士比亚之外最激动人心的作家,是最为取之不竭...
博伊德笔下,纳博科夫是一个俄罗斯老贵族,一个少年风流的英俊男子,一个为生活而艺术、为艺术而生活的文艺青年,一个优秀的博物学家,一个追求审美狂喜与个人幸福的天才,一个温柔敦厚的道德哲学家,一只流亡的孤鹰,一个一生致力于观察世界、拆解世界、重组世界,用细节制造谜语的人。如果说纳博科夫是那个孤独地站在山顶等待优秀读者爬上来与他拥抱的作家,那么博伊德就是他等的那个人。
评分个性主义的极致
评分书脊来了。即将下厂。纪念珍藏版。专有名词及版式精心修订。文学传记的典范。
评分书脊来了。即将下厂。纪念珍藏版。专有名词及版式精心修订。文学传记的典范。
评分全集刷起来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