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纳托·布吕尼,任教于意大利帕尔马大学食品与药品科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保健食品及植物化学物质。他是“LS9--生物活性与健康”(LS0--Bioactive&Health)研究小组联合创始人,该组织致力于研究应用植物学、天然物质、食物、健康与营养之间的联系。目前作者已出版《魔法学徒的神奇花园》等三本仿生学、植物学科普读物。
*在意大利获得2017年“科普文学奖”(2017 Science Book Award)
*几十个通过“向植物学习创新”所得的有关发明设计的具体案例
*既是贴近大众的对植物及“仿生学”的趣味科普,又是关于如何“可持续地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的深刻反思
*本书附赠精美填色画 册《植物创新研究所》,画册内包含多种可以无限发挥创造力进行涂色的植物,在人文科普阅读的同时踏上一段轻松有趣的艺术创作之旅。
★封底语
植物在人类出现很久之前,就已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在自然这个巨大的实验室中,不断进化、发展,既有冲突与斗争,也有合作和共栖。为了生存,它们发展出种种实用策略,滋养着一代代人的灵感与想象,启发了无数天才般的发明与设计。
但就在当下,植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亡。本书通过种种有趣案例,讲述有关植物的逸事和发现,最终令我们更加理解它们的同时,也惊觉“每一种植物的离开,都是沉睡的灵感在消失”。
★内容简介
仿生学是研究和模仿自然的学问,它能为人类提供高效、可持续的创新。室内蕨类植物吸收有害物质的本领,成为空气净化装置学习的对象;沙漠植物进化出的适应机制,为改进雨水收集装置提供了灵感。不仅如此,植物王国在众多领域为人类点亮智慧之灯,例如,设计信息交换网络、优化轻质环保的建筑 设计、开发市场营销手段、实现人类光合作用等。“魔法学徒”雷纳托·布吕尼与他自然界中的特别顾问一起,通过9段科学之旅,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植物世界的大门。
大家好,我是本书译者石豆。由于版权原因,许多植物照片无法放到图书正文中,甚是遗憾。特建《魔法学徒的神奇花园》植物图册(按在正文中出现先后顺序排列),供大家参考,祝大家阅读愉快。 1. 泥炭藓(Sphagnum) 2. 加拿大草茱萸(Cornus canadensis) 3. 蜂鸟吸食花蜜 4. 芹...
评分大家好,我是本书译者石豆。由于版权原因,许多植物照片无法放到图书正文中,甚是遗憾。特建《魔法学徒的神奇花园》植物图册(按在正文中出现先后顺序排列),供大家参考,祝大家阅读愉快。 1. 泥炭藓(Sphagnum) 2. 加拿大草茱萸(Cornus canadensis) 3. 蜂鸟吸食花蜜 4. 芹...
评分 评分植物类科普书看过很少一部分,这本书对我而言,即使大量拟人,仍旧觉得趣味性不够。全书读下来,我能记住的植物还是没几个,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吧 植物不断的进化发展,给了人类很多的启发,我们可以通过此来学习管理合作,植物提供的创新可能不是最好的,但能给我们指出的方法...
评分植物类科普书看过很少一部分,这本书对我而言,即使大量拟人,仍旧觉得趣味性不够。全书读下来,我能记住的植物还是没几个,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吧 植物不断的进化发展,给了人类很多的启发,我们可以通过此来学习管理合作,植物提供的创新可能不是最好的,但能给我们指出的方法...
仿生学于读者而言也许稍感陌生,但仿生的理念其实无处不在。小至尼龙搭扣、防水材料,大至城市规划、宇宙飞船,这些人类世界的发明与设计在森林中均能找到原型。而发明者和设计师们也确确实实受益于此,模仿着动植物,在自然界寻找灵感,以满足生存的便利需求。 此外,在观念上,人们也通过观察植物获取了很多灵感。如长相平平的花朵如何利用蜜蜂的视觉局限以诱其光顾,看起来甜美但口感干涩的植物如何利用昆虫的无知来指使它们,此类行为怎样启发了有关刺激消费的种种策略;稗子如何将自己伪装成水稻以逃脱种植者追杀,这又怎样滋生了人类市场的盗版现象;有些植物还会利用某些动物性欲强的特点,发展专有客户,也即常说的“极端市场细分”;更不用说免费试吃以诱捕敌人了…… 这并非一本传统意义上博物学的书,更多是一次建立植物与人类联系的尝试。
评分这本书着重介绍了植物仿生学在机械、结构、建筑学上的一些应用和发展,对于不怎么了解仿生学,特别是植物相关的人,是一本十分有趣的读物。无论是从可阅读性上,还是从内容的严谨性上,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科普读物的典范,是科学工作者应该学习的写作手法,将自身的研究工作以一个个充满趣味和惊奇的故事展现给读者。
评分写得挺俏皮的仿生学科普小书,主角是植物们。作者假设了自己“能与植物直接对话”的这样一种能力,通过帮虚构的客户们(有的还做着不怎么能见光的生意)寻找符合需求的特定植物——从征服宇宙到非法开采到永葆青春——来介绍植物在进化的大实验室里做出的一切努力,譬如柚子为了保护果实不被摔伤而进化出的厚皮、天堂鸟(那种常见的花)只为织布鸟才“敞开怀抱”的机制、荷花等植物叶片表面形态带来的自洁功能等等。“我们所谓的‘优雅’‘讲究’‘曲折’,于它们而言其实仅用一个词便可概括:实用。每一个植物的形态结构,其实不过是它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适应某一特定地点或某些特定条件而形成的实用结构。”
评分植物仿生学精彩案例的表面之下,涌动着作者身为一线仿生学者的满腹苦水。作者主张,植物超乎人类想象的绝妙形态、功能、行为源于长年累月的演化和自然选择,仿生学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而是要从根本上理解这种通过不断适应达到合理的过程,从中寻找灵感和启示,这才是仿生学的真谛。作者在这本书中借用植物之口传达了这番教导,也虚构了多场与植物之间的对话,形式颇为新颖。遗憾的是,全书没有合适的示意图或者解析图,单纯的文字描述让书中这些案例的说服力和精彩程度大打折扣。随书附赠的植物图谱过于鸡肋,因为书中的案例基本都在微观的细胞甚至分子层面,画几张植物识别图有个啥用?如果非要配这些植物简笔画,为啥不放在正文相关章节里?我每次看到书中不熟悉的植物,还得去这个连目录都没有的小册子里去查找,结果很可能是这种植物没有配图……
评分特别又有趣。小小的植物蕴含了大大的智慧。大自然可真是神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