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经学丛书(第一辑)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经学 民國經學 民国 历史 經學 林庆彰 国学 儒学
发表于2025-01-27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第一辑)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分辑分类编辑收录1912至1949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学
研究专著。本丛书收录民国时期的经学专著约九百余种,预计分六至七辑影印原
版出版,每辑预出六十册。此次出版第一、二辑,收书二百七十余种,全部影印
成十六开本,精装一百二十册。
本丛书所收各书依林庆彰主编之《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台北市:汉学研究
中心,1989年12月)之分类,分经学通论、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
传、四书、孝经、尔雅、石经、谶纬等类。
本丛书所收各书,力求保存旧观,原书有封面和版权页者,影印时尽量保留,
无封面者以书名页为封面。无版权页者皆在书末注明影印时所根据之版本。
价格: 30万元新台币
出版商: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年7年
内容大要:
经学有很强的时代性,各个时期的经学研究都有他的特色。那么,民国时期的经学研究,特色是什么?
历代经学的特色,可以从当时或后代所编的丛书反映出来。《十三经注疏》搜集汉代至宋代的注疏专著,反映汉学的研究成果。徐乾学为纳兰性德所编的《通志堂经解》,收宋代至明末的经学著作,反映宋学的研究成果。有清二百六十余年,其经学成就展现在《皇清经解》和《皇清经解续编》上,大抵文字诂解多于经义诠释。
民国时期的经学既不走汉学或宋学的路,也不循清人所走的『清代汉学』的路。那时候,是个大变动的时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个传统价值观崩溃的时代。它的特色可以从本丛书所收经学专著反映出来。民国时期的经学著作约有一千种,本丛书预计收录最重要的九百多种,这些著作除承续传统治经之路的部分著作之外,多数的著作反映了以下数点特色:
(一)经书导读和经学史的专著
经书是古代知识分子求学历程中必读的书,日夜沉浸其中,似乎不需要导读性的著作,民国以来学制大不同,经书成了许多学科中的一科,经学概论的著作也应时而兴。三十多年间,出版了二十多种。至于各专经的导读性著作,如解题、读法、入门的书,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经学史的著作受西方史的观念影响,也出版了十多种。本丛书所收这两类的著作甚多,有不少是第一次与当代学者见面。
(二)用新方法和新观点解经
自清末开始,新的思潮和新的学问纷纷传进来,在新学问方面,如民俗学、社会学都是。新思潮方面,如: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性心理学等都是。许多学者利用这些新方法和新观点来解释经书,取得相当良好的成绩。利用社会学观点的,如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将三民主义与经典结合的,如顾寔的《三民主义与大学》;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如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利用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观点的,有闻一多的《风诗类钞》。
(三)国外经学著作的译介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大抵是中国的经学著作传到国外去。清中叶日本山井鼎的《七经孟子考文》传入,接着荻生徂徕的《论语征》也传入。民国以来,日本和欧洲的汉学著作译成中文的甚多,日本方面,如:本田成之的《中国经学史》、泷熊之助的《中国经学史概说》、诸桥辙次的《儒学の目的と宋儒の活动》,都有译本。法国马伯乐的《书经中的神话》、高本汉的《左传真伪考》,也有中文译本。
以上所述的几个特点,都有它们的代表著作。这些著作都已收入本丛书中。
编辑体例
(一)本丛书所谓『民国时期』,是指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九月三十日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段。此一时段中国史家称为[民国时期』。
(二)本丛书所谓[经学』,是指研究儒家十三种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孝经》、《尔雅》和石经、谶纬,及其在中国历代之发展的学问。
(三)本丛书仅收民国时期学者研究经学之专著,不收单篇论文。所收专著也仅限于下列范围:
1.民国时期学者论述经学之专著。
2.历代经学家之专著,经民国时期学者整理出版者。
3.跨清末和民国时期两时段之学者,仅收其民国时期出版之著作。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两时段的学者,仅收其民国时期之著作。
4.此一时段学者所编之非论述性专著(如:索引、目录)不在收录之列。
(四)本丛书所收各书,大抵依林庆彰主编之《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台北市:汉学研究中心,1989年12月)之分类,分经学通论、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孝经、尔雅、石经、谶纬等类。
(五)本丛书每辑约六十册,各册之篇幅约在四百至七百页间,篇幅小的著作,则合数种为一册;篇幅大的著作,则分装数册。
(六)本丛书的版式为十六开本,民国时期经学著作的版式不一,原书版式小于十六开本者,依实际需要稍做放大。
(七)本丛书所收各书,力求保存旧观,原书有封面和版权页者,影印时尽量保留,无封面者以书名页为封面。无版权页者皆在书末注明影印时所根据之版本。
(八)本丛书所据以影印之原本,有印刷模糊不清或页面透字,妨碍阅读者,皆尽量依原版式重新打字排版。
(九)本丛书所据以影印之各书,有乱丁、阙页者,皆已用其它印本订补。
(十)本丛书各辑出版完毕,将编辑《民国时期经学丛书总目暨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 (十一)本丛书仿《四库全书总目》,于编辑完成后,另编纂《民国时期经学丛书提要》,供学界参考。
本丛书的价值
(一)搜集民国时期经学研究成果,并化身千万,减少学者为搜寻数据舟车劳顿之苦。
(二)呈现民国时期经学研究成果,提供学者较全面的研究文献,修订以前片面的经学发展观。 (三)提供研究生大量的罕见资料,拓展研究生新视野,寻找研究新论题。
(四)充实各图书馆的民国时期藏书,展开民国学术史、儒学史、经学史等的研究。
(五)证明传统学术的研究,需海峡两岸共同合作,互补有无,才能作出超越前人的新贡献。编辑团队
(一)主编、副主编
主 编:
林庆彰(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副主编:
桥本秀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詹杭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兼清史编委会典志组专家)
杜泽逊(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罗 琳(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究员)
黄仕忠(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二)编辑顾问
总顾问:
刘兆佑(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所教授兼主任)
顾 问:(依姓氏笔划排列)
朱杰人(华东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兼出版社社长)
李威熊(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
周勋初(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胡楚生(明道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庄雅州(元智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
舒大刚(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张宏生(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张高评(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彭 林(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葛志毅(大连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三)编辑委员:(依姓氏笔划排列)
丁亚杰(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丁原基(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
车行健(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吴铭能(四川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林登昱(文听阁图书公司执行长)
黄忠天(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教授)
黄忠慎(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
陈恒嵩(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张宝三(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张晓生(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副教授)
程克雅(东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冯晓庭(嘉义大学中国文学系助教授)
杨晋龙(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
郑卜五(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教授)
蔡长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员)
蒋秋华(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
赖贵三(台湾师范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四)执行编辑:
陈水福(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生)
袁明嵘(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生)
张晏瑞(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生)
黄智明(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生)
陈亦伶(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生)
苏琬钧(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生)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书目
第一辑
第一册:吕思勉《经子解题》
钱基博《经学通志》
第二册:蒋伯潜《十三经概论》
第三册:蒋伯潜《经学纂要》
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
第四册:江 瑔《新体经学讲义》
徐敬修 《经学常识》
顾荩臣《国学研究一经部》
第五册: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
周予同《经今古文学》
符定一《新学伪经考驳议》
第六册:陈燕方《经学源流浅说》
本田成之著、江侠庵译《经学史论》
第七册:廖 平著、黄 镕笺《经学五变记》
本田成之著、孙恨工译《中国经学史》
第八册:泷熊之助著、陈清泉译《中国经学史概说》
第九册:廖 平《易说》
陈 柱《周易论略》
钱基博《周易解题及其读法》
吴 康《周易大纲》
李 星《周易解放》第十册:尹昌衡《易鉥》
李楷林《周易两读》
胡子霖《周易之新研究》
徐世大《周易阐微》
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
第十一册:张其淦《邵村学易》
第十二册:曹元弼《周易学上》
第十三册:曹元弼《周易学下》
第十四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一》
第十五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二》
第十六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三》
第十七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四》
第十八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五》
第十九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六》
第二十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七》
第二一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八》
第二二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九》
第二三册: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一》
第二四册: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二》
第二五册: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三》
第二六册: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四》
第二七册: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五》
第二八册:顾颉刚《尚书研究讲义一》
第二九册:顾颉刚《尚书研究讲义二》
第三十册:林履信《洪范。体系的社会经纶思想》
熊 理《尚书的政治学说》
成惕轩《尚书与古代政治》
马伯乐著、冯沅君译《书经中的神话》
叶玉麟选注《书经》
第三一册:徐澄宇《诗经学纂要》
蒋善国《三百篇演论》
第三二册:焦 琳《诗蠲一》
第三三册:焦 琳《诗蠲二》
第三四册:焦 琳《诗蠲三》
第三五册:缪天绶选注《诗经选读》
郭沫若《卷耳集》
陈漱琴《诗经情诗今译》
纵白踪《关雎集》
第三六册:林之棠《诗经音释》
第三七册:赵善诒《韩诗外传补正•佚文考》
罗振玉《敦煌古写本毛诗校记》
顾颉刚校点《诗辨妄》
第三八册:廖 平《周礼订本略注》
廖 平《礼记识》
廖 平〈礼运三篇合解》
廖 平《坊记新解》
向宗鲁《月令章句疏证叙录》
吴承仕《布帛名物》
第三九册:秦同培《左传精华》
梁 宽、庄 适选注《左传》
第四十册: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上》
第四一册: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下》
第四二册:冯玉祥《冯玉祥读春秋左传札记》
第四三册:张其淦《左传礼说》
何漱霜《左传文法研究》
第四四册:王树荣《绍邵轩丛书》
第四五册:郑 磨《古籍新编四书》
第四六册:温裕民《论语研究》
钱 穆《论语要略》
王向荣《论语要义》
赵贞信《论语辨》
第四七册:程树德《论语集释上》
第四八册:程树德《论语集释中》
第四九册:程树德《论语集释下》
第五十册:国学编辑社、杜天糜修订《广注论语读
余家菊《论语通解》
刘光宇《论语新考》
上海中华书局函授学校《论语选读》
第五一册:张 鼎《春晖楼论语说略》
章太炎《广论语骈枝》
崔 适《论语足征记》
陈汉章《论语征知录》
张 鼎《春晖楼论语说遗》
车铭深《论语与儒家思想》
赵正平《半部论语与政治》
第五二册:胡毓寰《孟子本义》
第五三册:温晋城《孟子会笺》
第五四册:缪天绶选注《孟子》
国学编辑社、杜天糜修订《广注孟子读本》
第五五册:胡毓寰《孟学大旨》
林亨理《四书解义适今一孟子》
赵正平《孟子新解》
第五六册:向绍轩《大学与中国民族文化》
李喆元《圣证大学句释》
叶 深《大学新诠》
邵鸣九《大学六讲》
史本直《大学读本》
天虚我生《大学新讲》
余家菊《大学通解》
第五七册:黄倬南《大学之道》
顾 定《三民主义与大学》
第五八册:陈 柱《中庸注参》
陈 柱《中庸通义》
周祖芬《中庸句解》
张守白《中庸白话新解》
郝擢先《中庸辑义》
赵如珩《中庸之实践的研究》
第五九册:谢汝霖《三经本义》
简朝亮《孝经集注述疏》
陈 柱《孝经要义》
尊经会《唐石台本孝经读本》
焦琳《孝经核》
第六十册:张国淦《历代石经考》
第二辑
第一册:龚向农《经学通论》
周予同《群经概论》
伍宪子《经学通论》
朱自清《经典常谈》
第二册:陈延杰《经学概论》
朱剑芒《经学提要》
李源澄《经学通论》
第三册:范文澜《群经概论》
第四册:熊十力《读经示要》
第五册:叶德辉《经学通诰》
蒙文通《经学抉原》
陈鼎忠《六艺后论》
第六册:甘鹏云《经学源流考》
马宗霍《中国经学史》
第七册:杨向奎《西汉经学与政治》
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王利器《经典释文考》
第八册:郭沫若《周易的构成时代》
易县中学校编辑、林传甲评阅《易学进阶》
黄本溥《易学真诠》
第九册:苏渊雷《易学会通》
苏渊雷《易通》
金景芳《易通》
第十册:刘锦标《易理中正论》
第十一册:许舜屏《易经白话注解》
第十二册:周善培《周易杂卦证解》
高拱元《易大象集诠》
第十三册:刘思白《周易话解》
第十四册:李 郁《周易正言》附:系辞传、读易须知
第十五册:胡朴安《周易古史观》
高 亨《周易古经今注》
第十六册:刘次源《易通》
第十七册:李 果《学易丛见》
程石泉《雕菰楼易义》
张 鼎《春晖楼读易日记》
许笃仁《周易新论》
杨真如《周易入门八要》
关麟征《周易乾坤二卦正义》
第十八册:于省吾《双剑移易经新证》
杨树达《周易古义》
第十九册:徐 昂《易音》
徐 昂《经传诂易》
徐 昂《爻辰表》
徐 昂《京氏易传笺》
徐 昂《释郑氏爻辰补》
徐 昂《周易虞氏学》
第二十册:杭辛斋《学易笔谈上》
第二一册:杭辛斋《学易笔谈下》
第二二册:朱谦之《周易哲学》
贾丰臻《易之哲学》
高 亨《周易古经通说》
第二三册:李证刚等着《易学讨论集》
严灵峰《易学新论》
王心湛《易经读本》
第二四册:武运隆《易说求源》
第二五册:袁嘉谷《讲易管窥》
丁德隆《易经原理》
胡薇元《汉易十三家》
沈祖绵《周易孟氏学附孟氏易传授考》
屈怀白《纳甲辨》
罗振玉《敦煌古写本周易王注校勘记》
第二六册:徐 昂《周易对象通释》
第二七册:姚配中《周易姚氏学》
关 棠《读易札记》
王小航《读易随笔》
第二八册:廖 平《尚书今文新义》
廖 平《尚书周礼皇帝疆域图表》
第二九册:陈 柱《尚书论略》
吴 康《尚书大纲》
吴闿生《尚书大义》
张其淦《洪范微》
第三十册:支伟成《尚书去伪》
章太炎《古文尚书拾遗定本》
于省吾《双剑移尚书新证》
第三一册:廖 平《四益诗说》
谢无量《诗经研究》
胡朴安《诗经学》
张寿林《论诗六稿》
第三二册:朱东润《读诗四论》
张寿林《三百篇研究》
陈延杰《诗序解》
第三三册:黄 节《诗旨纂辞》
第三四册:林义光《诗经通解》
第三五册:江荫香《诗经译注》
第三六册:徐 昂《诗经形释》
于省吾《双剑移诗经新证》
陆志韦《诗韵谱》
第三七册:喻守真《诗经童话》
谢晋青《诗经之女性的研究》
朱自清《诗言志辨》
童士恺《毛诗植物名考》
第三八册:陈 衍《周礼疑义辨证》
陈 衍《考工记辨证》
黄公渚选注《周礼》
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
第三九册:毛 起《春秋总论初稿》
喻松雪《一部春秋之国际教训》
廖 平《春秋三传折中》
第四十册:吴闿生《左传微上》
第四一册:吴闿生《左传微下》
第四二册:方孝岳《左传通论》
马厚文《左传纂读》
第四三册:王天恨译释、韩慕卢重订《春秋左传句解》
第四四册:吴曾祺评注《左传菁华录》
第四五册:陈 柱《公羊家哲学》
计硕民《春秋公羊传》
第四六册:刘逢禄著、顾颉刚校点《左氏春秋考证》
张西堂《谷梁真伪考》
中华书局编《公羊传谷梁传精华》
第四七册:柯劭态《春秋谷梁传注》
第四八册:江希张《四书新编》
第四九册:肃房编辑室《四书白话句解》
第五十册:王向荣《论语二十讲》
第五一册:袁定安《论语与做人》
韬 汉《二论典故最豁集》
第五二册:王治心《孟子研究》
陈鼎忠《孟子概要》
马绍伯《孟子学说底新评价》
第五三册:朱广福《孟子话解》
中华书局《孟子精华》
第五四册:高步瀛集解、吴闿生评点《孟子文法读本》
何漱霜《孟子文法研究》
第五五册:王恩洋《孟子疏义》
第五六册:廖 平《大学中庸演义》
张新吾《学庸新义》
丘良任编《大学中庸新义》
梁午峰《科学新解大学中庸》
国学编辑社、杜天糜修订《广注学庸读本》
大成书社《古本大学述义》
第五七册:谷达纯《大学一贯录》
顾惕生《大学郑注讲疏》
第五八册:《大学证释》
第五九册:姚明辉《孝经读本姚氏学》
宋育仁《孝经讲义》
张 栩《孝经浅释》
蔡汝堃《孝经通考》
第六十册:吴峻甫《新出汉魏石经考》
文素松《汉熹平周易石经残碑录》
王小航《增订三体石经时代辩误》
孙海波《魏三字石经集录》
林庆彰谈《民国时期经学丛书》(选)
一、前言
经书是中华文化的根源,也是二千多年来政府施政的指导原则,所以自先秦即有『五经』、『六艺』的称呼。汉文帝、景帝以后,经书逐渐官学化,有官方的保证,经书的权威性也更加重了。经的数目,由五经变成七经,再变为九经、十二经。到南宋初年,《孟子》入经,才有十三经。这十三经虽不是儒家经典的全部,但直到清朝覆亡,经数并没有再增加。
『经』虽由五经扩大到十三经,但当时刻经书,大抵利用石版,所以东汉末有熹平石经,魏有三体石经,唐有开成石经,后蜀有石室十三经。这些经书都刻在石版上,已符合后来丛书的内涵,但因当时还没有丛书的观念,所以没有人说这些合刻在一起的石经,是一种丛书。
宋代以来,因雕板印刷的盛行,可以把许多书刻成同一版式,汇编成一套书,这些书称为『丛书』。丛书的功用很多,主要是保存文献,让学者很快找到所需要的数据。经书虽然最受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但十三种经书和注疏合在一起,被刻成丛书,已是宋末元初的事。由于《十三经注疏》是一种诠释经书的标准,后来,仅知道要刊刻《十三经注疏》,好像历来经书研究只有这套书,其它的经说都可有可无。到清初徐乾学替纳兰性德编刻《通志堂经解》,收录唐末至明末的经学著作140种,才打开格局,注意已经汗牛充栋的各代经说,将唐末以来的经学著作汇集成一书,以免经学著作因乏人整理而逐渐亡佚。
清嘉庆年间阮元任两广总督,编《皇清经解》,收书188种。把收录的时间范围,限定在清朝这个时段,这是以前编辑经学丛书所没有的。阮元的书,虽可反映清初至清中叶研究经学的大概面貌,但所收经学著作仍不够多。清末,王先谦接续阮元,编《皇清经解续编》,体例一如《皇清经解》,收书209种,仍不足以全面反映清代经学的研究状况,但至少做到了保存文献的功能,对经书研究仍有相当的贡献。嘉庆年间张金吾有意接续《通志堂经解》,再度编辑宋代至明末的经学著作88种为一书,名为《诒经堂续经解》。因缺乏刻书经费,一直未能刊行,后来落入上海藏书家顾锡棋手中。民国初年,顾氏将书让售给商务印书馆,收藏于涵芬楼中。民国二十一年,日军进犯上海,发生一二八之役,《诒经堂续经解》随涵芬楼之藏书化为灰烬。
近数十年来,两岸编辑出版的大型经学丛书有下列数种:
1. 严灵峰编《无求备斋易经集成》(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76年)
2. 赵韫如编《大易类聚初集》(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
3. 杜松柏编《尚书类聚初集》(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
4. 中国诗经学会编《诗经要籍集成》(北京市:学苑出版社,2002年)
5. 严灵峰编《无求备斋论语集成》(台北县:艺文印书馆,1966年)
6. 严灵峰编《无求备斋孟子十书》(台北县:艺文印书馆,1969年)
这些丛书,台湾编辑的有五种,中国大陆编辑一种。这几种书,篇幅大小相差很多,所搜集各经的著作也不太完备,但已可节省学者不少搜寻数据的时间,对研究经学有帮助,自不在话下。但也可以发现一些缺点:其一,虽然以一经为单位来进行编辑,但时间和空间跨度太大,几乎包括了古今中外的著作,焦点不易集中。也就是每个领域都有书,但都不完备。其二,数据来源局限在几个图书馆,不能广搜各图书馆的藏书,所以收录种数有限,要探讨一个时段的经学研究面貌,光靠这些丛书是远远不够的。
二、研究民国时期经学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从清末以来传统经学的典范已逐渐崩溃,经学研究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学者的价值观也非常不一致。这种现象可以从当时的经学著作中得到证明。以下略作分析: (一)坚守乾嘉汉学阵营,如曹元弼《周易郑注集释》、《周易集解补释》、顾惕生《论语郑注讲疏》、程树德《论语集释》。
(二)延续晚清辨伪传统,如:章太炎《春秋左传读叙录》、《春秋左氏疑义答问》、郭沫若《周易的构成时代》。
(三)利用民俗学解经,如:胡适《周南新解》、俞平伯《读诗札记》、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
(四)利用社会学观点解经,如: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林履信《洪范の体系的社会经纶思想》。
(五)利用马克思主义解经,如: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六)利用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解经,如:闻一多的《风诗类钞》。
(七)利用新出土文献解经,如:林义光《诗义会通》、于省吾《双剑移尚书新证》、《双剑移诗经新证》。
从这些例证,可以看出当时多元化的解经方向。所谓多元化,就是典范失序,价值观无法统一所形成多头马车的现象。这种失序状态对经学研究并非不利,反而是经学转型之前,用来锻炼自己的好方法。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民国时期已过了五、六十年,但经学典范崩溃的时段还没有结束,我们还不能预测新典范逐渐形成后的经学是带着什么样的价值系统,但我们可以把握现在,把学者在民国时期完成,如今已损坏残破的经学文献作系统的整理。所以,编辑本丛书保存当时的经学文献,以供后人研究之用,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逃避的责任。
三、利用民国时期经学著作的途径
依照上文所说,民国时期的经学著作确实很重要,哪边可找到这些著作?这可从台湾和中国大陆两方面来观察。就台湾一地来看,在将近一千种经学专著中,早期的翻印本比较多,现在可找到的翻印本不到五十种,在台湾各地的图书馆可找到原本或翻印本的不到二百种,而且如果是属于线装书,又只能在图书馆内阅览,不许外借。
那么中国大陆的学者要利用民国时期的经学图书,是不是比较容易?大陆高校以上的图书馆大都藏有民国时期的图书,但主要收藏图书馆,包括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上海的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在南京的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在重庆的重庆图书馆。可说分散在全国各地,四处查询,光是交通费就吃不消,且各个图书馆对民国图书的使用规定不太相同,有的连拍照都加以禁止,更何况是扫瞄或影印。
可见,不论海峡两岸要利用民国时期的经学著作都有相当的困难。
2007年1月起,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开始执行为期六年的『民国以来经学研究计划』,其中2007和2008年执行民国时期经学研究,深感资料收集不易,也更加强编辑民国时期经学数据的决心,为了能让参与计划的学者有较充实的文献资料可利用,我们先收集李源澄、张寿林、龚向农等人的资料,准备编成著作集。另一方面,则继续收集民国时期各经的著作。有了较明确的目标,几乎随时都在收集民国经学图书。编辑工作自2006年9月开始,起先根据林庆彰主编《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12-1987)》,找出1912—1949年间出版的经学专著,做成《民国时期经学专著总目》,计有600多种。接着,查各书的典藏地点,做成记录,以便利用。部分收集到的资料,提供给执行『民国以来经学研究计划』的学者和有兴趣的学界人士参考,这套书预计编辑六至七辑。每辑收书一二0至一三0种,装成六十册,每半年出版一辑。有志研究经学的学者,能利用这套书,对民国时期经学的丰富内容将大感,惊讶,对这时期经学的观感必有所修正。
四、《民国时期经学丛书》的学术价值
这套丛书的学术价值至少有下列数点:
(一) 保存民国时期经学文献中国历代都借编辑丛书来保存文献,很多图书,因印刷时版式不一,纸张保存期限也长短不同,借重新影印有较好的纸张和装帧,且化身千万,等于浴火重生。至于篇幅短小的著作,也因为收入丛书中,得以保存下来。《民国时期经学丛书》所收书的底本,有书叶破损残缺者,有纸张太薄而透字者,有装订错误无法阅读者,皆借此次重印,作较妥善的处理。丛书中篇幅少于百页的有数十种,可借收入丛书中,得到妥善的保存。
(二) 充实民国时期经学研究素材
(三) 充实民国时期图书文献
即使中国大陆高校以上的图书馆,也不是家家都藏有民国时期图书;即使藏有民国时期图书,因害怕损坏,也大都禁止借阅。采购本丛书,可充实馆藏并方便广大的读者阅览。
2008年6月林庆彰序于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501研究室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第一辑共60册,定价:150000.00新台币,我公司售价37000.00元人民币。
北京华翰轩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有售.
我公司为该书大陆地区主要经销商,有意购买者请联络.
联系人:陈先生
联系电话:13146812822、01084651957
E—Mail:hhxy88@163.com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第一辑)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