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度创新过程的经济改革》从制度创新入手介绍“中国奇迹”中的重要内容——制度变迁,即从国有制为基础的中央计划经济转变为基于多元产权制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回到80年代,世界上有几个经济学家会料到中国改革能够有这些成就?谁又料到,中国共产党在保持执政稳定的前提下,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经济体制的自我“革命”?诸多学者把中国改革的成功归功于“渐进主义”的改革战略;但是前苏东各国的改革也采用了渐进主义,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为什么渐进改革之路,在别处失败,而独在中国成功了?这也许是政治经济学的世纪之谜,等待着你来破解。
三十河东,三十年河西。 保持平均9%以上的经济增长率顺利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是中国特殊论还是仅仅归功于经济发展理论放诸四海而皆准?回首这一场盛大的人类社会科学实验场,点检经济改革成败,各家众说纷纭。林毅夫曾一度断言人当代经济学的前沿就是中国经济研究,谁...
评分泛滥的泛利性:对姚洋“泛利性政府”的评论 李华芳 解释中国30年来的经济绩效,有两条大致的路径。第一种是遵循经典增长模型,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对土地、资本、技术等因素进行计量,以解释这些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绩效好、出口创汇多、FDI大量涌入、廉价劳...
评分这本书并没有细读,主要是自己觉得不值得细读。姚老师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但此书真是让人大失所望。他解释中国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演变的三个因素是:地方分权,泛利性政府和实践的务实主义。说实话,这种解释很让人犯迷糊。地方分权暂且不论,Hayek,Tiebout,Weingast,钱颖一以...
评分本书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总结出理论依据,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于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 所谓的特色的制度创新旨在阐明 1.地方与中央的分权。分权为地方经济实验提供了制度基础。 2.我们执政党所代表的泛利性利益,即我国政府是一个泛利性政府。泛利性政府确保生产最大社会收益的实验...
评分本书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总结出理论依据,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于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 所谓的特色的制度创新旨在阐明 1.地方与中央的分权。分权为地方经济实验提供了制度基础。 2.我们执政党所代表的泛利性利益,即我国政府是一个泛利性政府。泛利性政府确保生产最大社会收益的实验...
写得很差。其主要卖点是奥尔森的泛利性政府,政府成为帮助之手,却无视现实中的掠夺性政府。完全无视公共选择的观点,也没注意奥尔森后来所说的“流寇”与“住寇”之区分。其认为中国政府也是东亚模式,倒是可以看看黄亚生《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之批评。关于分权的讨论也毫无亮点可言。
评分初读的时候还是很震撼的,理论模型非常漂亮,实证也一点也不马虎。
评分貌似还行
评分写得很差。其主要卖点是奥尔森的泛利性政府,政府成为帮助之手,却无视现实中的掠夺性政府。完全无视公共选择的观点,也没注意奥尔森后来所说的“流寇”与“住寇”之区分。其认为中国政府也是东亚模式,倒是可以看看黄亚生《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之批评。关于分权的讨论也毫无亮点可言。
评分一般吧……读(没)得(公)懂(式)的部分感觉就那么回事,泛利性政府那部分感觉写的也相当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