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1954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百年來所有諾貝爾文學奬得主中最受我國讀者喜愛的一位作傢。20世紀美國小說傢、記者,“迷惘的一代”代錶作傢。一生經曆豐富、傳奇,寫作風格簡潔明快,以“文壇硬漢”著稱,對現當代美國和世界文學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代錶作有《太陽照常升起》、《永彆瞭,武器》、《喪鍾為誰而鳴》等。1953年憑藉《老人與海》獲普利策奬,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 海明威誕辰120周年 名傢名譯
★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裏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關於巴黎的虛構或非虛構作品不計其數,海明威筆下這席“流動的盛宴”或許是其中最令人流連、唏噓的。1920年代,海明威偕新婚妻子以駐歐記者身份旅居巴黎,本書記錄的正是這段 旅居記憶。不過這本書的寫作卻是在三十多年以後,換句話說,盛宴的“現場”早已消失,作者和讀者都隻是在記憶中追尋那段過往歲月,那些人、物都已在時光的透鏡裏失焦、變形。所有有關巴黎的個人記憶,都雜糅成一種對於巴黎的共同的曆史記憶,正所謂,“巴黎永遠沒個完”。
一 状况不济时,人对于昔日,隐约会牵扯精神的丝缕。海明威写此书时,多少有此心结。虽然三年前已将诺奖纳入囊中。可他清楚,最好的状态已经不再了。那时似乎各方面都很糟:精神,写作,情感,身体,都有,又不全是;可哪一方面先陷入的呢,谁知道。之前去非洲打猎,飞机失事,...
評分也许离开了巴黎我就能写巴黎,正如在巴黎我能写密歇根一样: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海明威在古巴的时候终于决定要写下那段在巴黎的生活了。二战以前的巴黎是个众所周知的艺术之都,在塞纳河畔,巴黎的左岸,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家、作家。这些狂放不羁的精英们总能在那里的咖啡馆...
評分第一次读英文原文的海明威,再次确信内在意识和外在表达的奇妙张力。没有冒犯各位译者的意思,语言不止是人类突破巴别塔之障表达内心的工具,更是在长年累月的文化、历史及传统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孵化、酝酿最终破茧而出的蝴蝶。每一门语言都是形色各异的生命,用每一次振翅触动...
評分1 海明威或许是被误解最多的小说家了。比如说吧,讽刺的1954年,奥斯特林对《老人与海》的评价:“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勇气能使人坚强起来……敢于喝退大难临头的死神……”这段评语,以及那著名的“你可以消灭他,但打不垮他”,为海明威贴上了“讴歌道义胜...
評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流动的盛宴》中海明威没有写自己去过巴黎圣母院。唯一的一次写去卢浮宫,是拉着菲茨杰拉德去比那活儿的尺寸。要说刻薄,这本书堪称“刻薄之书”,海明威嘲讽有恩于他的斯坦因,extraordinarily mean and cruel to Fitzgerald。不过海明威不光刻薄也NB, ...
翻譯和插圖都很好,值得收藏的一版書。
评分很喜歡關於春天的描寫。 春天終將會到來,就像河水會流淌
评分巴黎是一條泛著葡萄酒和咖啡味的河 永遠沒個完
评分海明威的迴憶錄,寫他年輕的時候在巴黎的那段時光。貧窮、飢餓、寫作,還有流光溢彩的迷惘一代的作傢們。讀來真實,有所思有所嘆。四星,一星減在翻譯,磕磕絆絆的地方太多瞭。若乾年後,等我更熟悉迷惘的一代的作品後,再讀一遍原版吧。
评分不知道我是真的看不瞭譯本…還是隻是看不下去這本而已… page61第一段我怎麼都看不明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