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遷(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漢學傢,現任美國曆史學會主席。史氏以研究中國曆史見長(從他取名蘊含景仰司馬遷之意可見他對此專業的熱愛)。他以獨特的視角觀察悠久的中國曆史,並以不同一般的“講故事”的方式嚮讀者介紹他的觀察與研究結果。他的作品敏銳、深邃、獨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為蜚聲國際的漢學傢的同時,也成為學術暢銷書的寫作高手。
《婦人王氏之死》在類別上可以歸到地方社會這一項,但在風格與取徑上卻與其他的研究大不相同。史景遷一嚮偏重在文學性的故事,但透過有別於一般歷史論著的敘述技巧,和學術涵養所訓練的敏銳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後,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時空和人物的生命。
史景遷依據《郯城縣誌》和其他幾個地方的方誌、郯城縣官黃六鴻的《福惠全書》、小說《聊齋誌異》等,意外發現在中國明末清初的山東省郯城縣,曾發生一名婦人王氏的死亡案件,進而引發瞭他對這個在中國邊緣,在歷史上微不足道的小城的研究興趣:郯城在屬於它的時空背景下有著什麼樣的風貌?
因此通過本書,史景遷為讀者建構清初山東地方民眾的心靈圖像,還原大歷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
史景遷使用的資料,看似簡單、平常,但透過他獨特的敘事與文字,郯城這個三百多年前,在中國北方的一所窮苦的聚落,卻以那麼鮮明的形象,逼近讀者眼前,久久揮拭不去。1668年的那場地震,如何極具象徵性的將我們帶進郯城的歷史。透過史景遷的文字敘述,呈現一幅幅鮮明的圖像和具體的描述,讀者纔真正進入曾經靠抽象的概念徘徊在其外的鄉村世界,真正走進這些人的生活和他們的苦難與夢幻之中。從一個老百姓婦人王氏的短暫一生,後世的讀者將可看到這塊土地上的一切不幸與喧擾。
《婦人王氏之死》為史景遷最受歡迎的著作之一。全書抽絲剝繭,解剖市井風俗,分析法律訟事,在在引人入勝。而史景遷自有情觀點,探討女性情欲及想像世界,波瀾起伏,尤其驚心動魄。本書在社會史、法律史、敘述史,以及女性研究等方麵,均具有示範意義。
此书印制很好,精装本但不重,封面略毛糙,持之手感颇佳,内页用淡黄色纸,较上海远东版惨白的用纸好许多。但该书校订不精,错误不少,如第一章中有: 鲁昭公问为什么所有郯国的高宫都以鸟名为名.. ... 其中“宫”字上海远东版作“官”,史景迁此处所引...
評分美国史学大师史景迁中国研究系列,我从图书馆里找到了《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追寻现代中国——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三本,《王氏之死》是我看完的其中一本。 全书加上注释和参考书目,仅仅147页,正文仅仅114页,主人公王...
評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在其代表作《王氏之死》(The Death of Woman Wang)中描绘了中国清代初期山东郯城的社会现状,既有乡村属性又有地方特色,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民众的生活风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由1673年冯可参主编的《郯城县志》,郯城知县黄六鸿的回忆...
評分自古至今,从《左传》开始,中国就有了记录历史的习惯,而这正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原因。中华文化固然优异,然而和西方相比,的确少了很多有关个人价值的问题。西方文学和文化总是以个人出发,正如古希腊罗马文化虽然只有沙丁鱼和洋葱头伴随,但是他们认同的人本价值和世界...
評分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费正清那一辈人之后,最富盛名的几位历史大家当属三个人:孔飞力、魏斐德和史景迁。这几位学者的治学路数并不一样。看过《叫魂》一书,我知道孔飞力著述理论深刻、剖析精细;看过《讲述中国历史》的人知道魏斐德的特点是大气磅礴、宏观洞察;至于史...
故事的主綫很文學,其史學功底體現在細節之處,如稅賦、律法等方麵。
评分各故事的主體來源於《聊齋誌異》,將其與《郯城縣誌》的記載聯係,試圖建構民眾的心靈圖像,不過文學性的想象居多,說服力不夠。但經過史景遷的敘述,郯城始終與“災異”二字聯係在一起。
评分最愛這版裝幀
评分書名稀鬆平常但是足夠吸引我,可是讀完覺得文不對題,感覺是一本關於蒲鬆齡所著《聊齋誌異》的名著導讀,或者說是對明末清初山東地方社會的民族誌敘述——以山東郯城為例。史景遷希望運用三本體例迥異的文獻來建構清初山東地方民眾的心靈圖像,這種構思和做法特彆牛,但碎片化的敘述實在提不起閱讀興趣。自認為不如《曹寅與康熙:一個皇室寵臣的生涯揭秘》和《雍正王朝與大義覺迷》。
评分以往對戰亂的想象總是太粗礪,經由一本縣誌的描繪卻突然有瞭很多的感受。大曆史離不開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王氏的故事是一塊流水中的石頭。時光褪去石頭的光澤,但紋路依然鮮明可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