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奈保尔(V. S. Naipaul)
英国著名作家。
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著有《米格尔街》《斯通与骑士伙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自由国度》《大河湾》《非洲的假面剧》《印度:受伤的文明》《幽暗国度》等。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8年8月11日,奈保尔于伦敦家中逝世。
毕司沃斯先生,四十六岁,四个孩子的父亲。自小丧父,厄运缠身。寄人篱下四十年。漂泊,惶然,不断出走,再度逃离,一切只为寻找一亩净土,建造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他已然孤注一掷,就再没有勇气回头。
自此以后,他将把所有时间,无论多么短暂,都看作是珍贵的。时间将不会再被虚度。没有任何事物是理所当然的;每件事情都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无法重新再来……
房子已经不再重要了。在这间房子里的夜晚才是重要的。
————————————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2019年全新修订本。翻译修订,设计优化,随书附赠“奈保尔创作谈”精美书签。
★过去是虚假,是一连串骗人的坏运气。真正的生活,以及它特有的甜蜜,正在前方等待,而他才刚刚启程。
★一本朝向决心、坚持困顿生活中的顽强与韧性之书。我们终将在此书终点抵达庇护之所。
★在我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新的自由。我觉得自己成长了。我觉得,作为一名作家,我能够做到任何一件我想完成的事。 ——V.S.奈保尔
★ 入选《时代周刊》1923-2005年百佳英语小说
★ 入选兰登书屋及现代图书馆二十世纪百佳英语小说
读奈保尔《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 宛如在读自传。 毕斯沃斯先生被生活轻轻拨弄到这里,拨弄到那里,他顺水推舟又满含愤怒。 一瞬间,生活似乎要好起来了,下一秒又接连受挫。只因其中全无自主可言。接连的受挫,让毕斯沃斯先生把一座梦想中的,自己的房子作为救命稻草一般抓住。...
评分两周时间,看完这本将近600页的译本(余珺珉),随手记下片刻所思所想: 1、像真切地活过毕司沃斯先生的生命一样,繁复细碎的体验记录。 2、成年人的忧伤和沮丧,如果要被追根溯源,那是童年不经意却已深入骨髓的所有经历提前镌刻,经过年年岁岁的风吹雨打,雨雪霜冻,终其一生...
评分读奈保尔《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 宛如在读自传。 毕斯沃斯先生被生活轻轻拨弄到这里,拨弄到那里,他顺水推舟又满含愤怒。 一瞬间,生活似乎要好起来了,下一秒又接连受挫。只因其中全无自主可言。接连的受挫,让毕斯沃斯先生把一座梦想中的,自己的房子作为救命稻草一般抓住。...
评分“十一岁,他有了当作家的梦想;二十三岁,开始写作;二十五岁,出版第一部作品;六十九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靠死记硬背,读完高中课程;大学之前没有读完一本书;前往伦敦决心当个作家时,身上只有六英镑;但父亲给了他写作的抱负。” 他是V.S.奈保尔 马尔克斯...
先读的河湾,再读的这本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场生意与一间房子。写于晚期的河湾更加成熟,两者却表达了相同的主题,随着家族的变迁生长出来的个体命运,“生活原本一直是一种准备,一种期待。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已经没有什么好期待的了。”奈保尔是一位游刃于虚构与非虚构写作中的大作家,他能让两者相互调和互为营养。这部作品更直白地展现了人际关系中极端冷漠的一面,他人即地狱,仿佛带有自传色彩,特立尼达居民、印度后裔、婆罗门种姓的现实经验转化成写作经验,描绘的强烈现实感足以刺穿、征服读者。
评分大概从来没有这么一本书,让我讨厌里面的所有人物。
评分虚度的一生都不曾努力让自己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活着和死去时都像一个人被生下来那一刻,毫无意义而且无所适从
评分新版,有修订
评分XX年生的毕斯沃斯,原来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囚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