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
生于1944年。德国法学家,小说作家,法官。
代表作《朗读者》已被译成50种语言,是首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首位的德语小说。据其改编的电影获2009年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
2018年出版新作《你的奥尔加》。
★本哈德·施林克继《朗读者》之后的重磅新作
★被誉为近年来德语文学的高峰
★在德国出版一年来被翻译为22种语言
★已居《明镜周刊》畅销榜38周,持续在榜中
★重拾《朗读者》的母题,从一场爱情的侧面切入,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侧影,让混乱的时代变得柔和起来
★知名译者倾力打造译本,多视角叙事,语言真挚感人,通俗易读
★这本书是《朗读者》的回声,它描绘了一位年轻男人和一位直率、正直的女性的爱情,以及他们和德国的命运。——《德国之声》
------------------------------------------------------------------------------
十九世纪末,奥尔加出生在波兰属地。 青涩时代,她爱上了工厂主儿子赫伯特,但清楚阶层不同,对方家庭不会答应这门婚事。
和赫伯特度过幸福的几年后,两人不得不分离。奥尔加去一家乡村学校教书。赫伯特则选择从军,他喜欢周游列国,有一颗驿动的心。
纳粹攫取政权后,奥尔加因病失去听力,在世间辗转流离,这时无人知道,她怀揣着一个怎样的秘密……
去爱吧,诸神们,那是怎样的幸福。 我看见阳光雪一般纷纷扬扬,落在施罗德曲线绵亘的草地和梨沟。山毛榉像一座黑色岛屿漂浮在萝卜地的浅色海洋,白杨树在地平线尽头闪耀,像挥霍无度的人向远处抛撒大把金币。女孩坐在树下赤着双脚,睫毛闪动在阴影里,草尖儿上的金色涂抹在裙角...
评分 评分爱情可以见证时代,时代可以见证爱情。并将它推向不朽。德语文学和俄国文学一样俭朴、真挚,却有力量。无论是被时代湮没还是被自然抛弃,书信的意义就在于它超越了历史,并描摹了历史本来的样子。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能怀揣永恒的希望...
评分 评分2020/02.区区13万字横跨了德国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由一个女人的一生串联起三个时代、三个男人的人生。本哈德•施林克喜欢用高度凝练的方式推动故事的行进,看得出他有着极为娴熟的写作手法,能用多种叙事视角和多样的文体调动素材,又让整个主线清晰明确,男人的梦想,女人的爱情和民族的妄念架构起了家国天下和人生苦短。德国式的缜密思维使整个小说非常的具象,在情节上不存在留白,而思想上的思辨在这个故事中似乎也少了一些,但是那种极为透彻的人生真相却很打动人,不只有爱情,而是有关男人与女人,有关情感与梦想,有关身份和属性。在书中,晚年的奥尔加很喜欢流连于墓地之间,因为她以为死亡可以让众生平等,而那就是生命的真相。
评分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一部如此令人战栗并欣喜的小说,几乎集合了所有伟大小说应有的素质,用一个人物“奥尔加”穿起了从德意志帝国、一战、二战到东西德国统一后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叙述却又娓娓道来、如临画境一般的亲切。这就是小说《你的奥尔加》的不凡之处。
评分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一部如此令人战栗并欣喜的小说,几乎集合了所有伟大小说应有的素质,用一个人物“奥尔加”穿起了从德意志帝国、一战、二战到东西德国统一后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叙述却又娓娓道来、如临画境一般的亲切。这就是小说《你的奥尔加》的不凡之处。
评分延续了《朗读者》的主题,无望的爱和历史审判。但是,它的力量完全不如前一本,对于当下的描写非常苍白,对一、二战的描述像个翻阅报纸的看客。有一个设定挺好的,就是男主前往北极的勇气与他面对人生的虚无感、面对爱情的懦弱紧紧相连。他用冒险的方式证明自己是个男人,恰如德国用尽各种方式证明自己十分伟大。
评分奥尔加对赫伯特的爱如同赫伯特对生命的追寻一样,勇敢无畏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才能成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若赫伯特放弃外出冒险,他们生活在一起一辈子,可能也只是平淡无奇吵吵闹闹,毕竟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前两部分叙述故事做铺垫,第三部分奥尔加的信达到高潮,让整个故事得到升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