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198
译者:冯至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3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5867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里尔克
  • 书信
  • 诗歌
  • 外国文学
  • 冯至
  • 奥地利
  • 文学
  • 诗歌
  • 青年
  • 创作
  • 成长
  • 心灵
  • 思考
  • 文学
  • 沟通
  • 启发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影响远超文学的永恒经典之作!Lady Gaga将书中一段话的大意作为刺青文在左臂上,“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曾将书中一段话印在1979年唱片《海浪》内封中。

☆ 冯至翻译手稿及致友人相关书信首次呈现,再现诗人之间的心灵激荡和精神回响。书中包含四幅精美彩图插页。

☆封面采用手揉纸,内文裸脊索线,体现复古的设计风格。

☆玫瑰是里尔克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里尔克一生与玫瑰也有不解之缘,“玫瑰,纯粹的矛盾,欲念,是这许多眼睑下,无人有过的睡眠。”这是里尔克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本书是里尔克思想中“一朵永恒的玫瑰”。

☆ 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每一颗迷惘的心灵,都能在里尔克的箴言中找到慰藉。

这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虽是写给“青年诗人”,里尔克却不止于谈论创作和诗艺,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两性之爱、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

里尔克向身处困顿中的青年人诉说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希望他们能以更大的耐心对待成长中苦闷,向平凡的生活寻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义。这些永恒的话题以亲切平易之语娓娓道来,展现出优美隽永的风格。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都在阅读中分享着一种永恒的流动。

作者简介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生于布拉格,伟大的德语诗人,代表作有《马尔特手记》《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1930年留学德国,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目录信息

译者序
重印前言
收信人引言
十封信
附录一:冯至译里尔克作品
论“山水”
马尔特· 劳利兹· 布里格随笔(摘译)
里尔克的诗
附录二:相关信件
冯至致杨晦
冯至致鲍尔
附录三:冯至论里尔克
里尔克—为十周年祭日作
工作而等待
在联邦德国国际交流中心“文学艺术奖”颁发仪式上的答词
我和十四行诗的因缘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为一个诗人,里尔克并不相信语言有何种魔力,因为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言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到达的空间。“那些问题与情感在它们的深处自有它们本来的生命,没有人能够给你解答;因为就是最好的字句也要失...  

评分

1902年的深秋,青年学生弗兰斯·克萨危尔·卡卜斯(Franz Xaver Kappus, 1883 – 1966)坐在特雷西亚军事学院古老的栗树下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 – 1926),曾经的军校学生。 时年十九岁的卡卜斯开始走进那位青...  

评分

里尔克的这本小册子,是他和年轻人卡卜斯通信的结集,探讨的内容有关文学,更有关人生。事实上,一个古典一点的说法,“文学既人学”,不论一个人是否写作,仅仅看他推崇怎样的文字,其实便很容易了解他希冀怎样的生活。 当然,写信向一位同时代的诗人求助,青年诗人的苦恼...  

评分

于沉默中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这已经不是一本什么新书了,当我拿起它时,它早已被无数诗人或准诗人或热爱诗歌的 人们拜读过。很薄的一本小册子,十封信,我却用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来读它,正如冯至 在这本书的译序里所说:"他...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纸质,装帧再好不过了,符合我读书的所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内容句句入心,三十余岁的里尔克为何有如此超然的智慧,早早习得了炼化孤独寂寞的技能,又妥帖地与周围和谐相处,可谓不激不随。

评分

还是太“经典”的“文学”观念,关键看在当代语境中,或在“当代诗”诉诸“新变”的文体脉络上,如何回看它提出的这些“古老”问题,以引入新的观照视野,意识到它自身的限度。又或者,这些问题又如何因应“当代诗”的诸种习气,给出“校正”的维度。

评分

“所以你要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做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

评分

装帧设计很赞,封面的手感很好。高三时买过,到大学前两年都经常翻读,后来都翻烂了。第一封信里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那时常常徘徊心底,令我疑虑。现在想来,这话对年轻人而言说得有点太重。重读一遍,发现第七、八封写得真好,对爱的认识、对悲哀与寂寞的肯定,萦绕着一股“心理治疗”的味道,恍惚中弗洛姆、欧文亚隆这些后来的心理学家们的思想都与这两封信的内容有所呼应,读来颇为奇妙。

评分

冯至遇到里尔克,温柔遇到孤独。在所有的《秋日》里,还是冯至译的句子总在脑海低徊。里尔克的诗好,艺术评论好,书简也好,有一种辽远又亲切的况味。这本书被很多出版社出过了,目前这版,触手最佳。一个下午,看得落下泪来,是老了,还是秋天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