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生于布拉格,伟大的德语诗人,代表作有《马尔特手记》《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1930年留学德国,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198
译者:冯至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3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5867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里尔克 
  • 书信 
  • 诗歌 
  • 外国文学 
  • 冯至 
  • 奥地利 
  • 文学 
  • 诗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 影响远超文学的永恒经典之作!Lady Gaga将书中一段话的大意作为刺青文在左臂上,“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曾将书中一段话印在1979年唱片《海浪》内封中。

☆ 冯至翻译手稿及致友人相关书信首次呈现,再现诗人之间的心灵激荡和精神回响。书中包含四幅精美彩图插页。

☆封面采用手揉纸,内文裸脊索线,体现复古的设计风格。

☆玫瑰是里尔克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里尔克一生与玫瑰也有不解之缘,“玫瑰,纯粹的矛盾,欲念,是这许多眼睑下,无人有过的睡眠。”这是里尔克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本书是里尔克思想中“一朵永恒的玫瑰”。

☆ 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每一颗迷惘的心灵,都能在里尔克的箴言中找到慰藉。

这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虽是写给“青年诗人”,里尔克却不止于谈论创作和诗艺,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两性之爱、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

里尔克向身处困顿中的青年人诉说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希望他们能以更大的耐心对待成长中苦闷,向平凡的生活寻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义。这些永恒的话题以亲切平易之语娓娓道来,展现出优美隽永的风格。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都在阅读中分享着一种永恒的流动。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I.No bravery in your eyes anymore, only sadness 听说《No Bravery》是布朗特服兵役时拿着吉他坐在坦克上写出来的。这使我想起在某个人遥远的梦境里,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维特根斯坦骑在炮管上,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曲调,不知那时他心里是否满满都是绝望。里尔...  

评分

两个月来,太多时间花来焦虑,不曾静下心来细细读书,自觉浑身鄙臭,几近文盲。 这两日开始重回图书馆,不特意借什么,书架前逛逛,闲翻,亦不断有惊喜。 今日偶遇此书,便顺手借回。 此前有冯至的译本,颇受好评,直想借来一读。 此版本直接翻自德语,译者尚不出名,采用“直...  

评分

评分

评分

1 这是一本很小的书,拿在手里一点也不沉,重量几乎感觉不到,这本书的主体由十封信组成,每一封信如果用现在的通用信纸来写,也就是一页两页的篇幅,因而读起来一点也不累,非常轻松非常舒适。 这些信是很特殊的,之所以说它们特殊是说这些信虽然是私人信件,但是由于通信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重温。这本书,越早读越好。

评分

花了几天时间在路上读,就在烈日下读着里尔克温柔的建议与智慧,有时会停下来反复读一句话,好好的吸收与消化。“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没有比批评更难忘其边际的了”“我们只在那些书中享受日深,感激日笃,观察更为明确而单纯,对于生的信仰更为深沉,在生活里也更幸福博大”“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予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要像完成课业和承担责任一样学会去爱呀。另外这个版本是线装,轻型纸,翻阅方便,触感不错,真的好喜欢。

评分

治愈刷手机成瘾的千金秘方,对精神有追求、爱好文艺、学习艺术的人都应该看看。

评分

花了几天时间在路上读,就在烈日下读着里尔克温柔的建议与智慧,有时会停下来反复读一句话,好好的吸收与消化。“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没有比批评更难忘其边际的了”“我们只在那些书中享受日深,感激日笃,观察更为明确而单纯,对于生的信仰更为深沉,在生活里也更幸福博大”“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予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要像完成课业和承担责任一样学会去爱呀。另外这个版本是线装,轻型纸,翻阅方便,触感不错,真的好喜欢。

评分

那时的里尔克大约30岁,通信对象是一位比他更年轻的、向他请教的诗人。这位无名诗人的详细资料和原信都不复存在了,我们只能通过里尔克的回信揣摩他们谈论的话题。我更愿意认为,这是里尔克与另一个自我的对谈,彼时的里尔克必也有这些烦恼,诗和艺术,性欲与爱,无望的追索,他在引领他人也在为自己寻求突围。里尔克的和蔼多情,阴性柔美,在冯至的译笔里得到充分表达,回望往昔,当冯至在1930年代作为学生孤独地留在异域,正是里尔克作品给予他陪伴和感召,慰藉他年轻寂寞的心。相信一种机缘,是必然也是偶然,相契的心总会在某些时候巧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