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库与财政体制变迁研究

明代内库与财政体制变迁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园
出品人:
页数:334
译者: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12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014434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明史
  • 财政史
  • 明清
  • 历史
  • 李园
  • 政治
  • 2019
  • 明代
  • 内库
  • 财政体制
  • 变迁
  • 研究
  • 历史
  • 经济
  • 制度
  • 行政
  • 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厘清国家库藏的设置与收支形态是认识明代财权分配体制和财政转型的重要视角。明代中央财政体制经历了两次重要变革:一是京师库藏的置建序列经历了先内库后外库,由单一到多元的财权重构;二是京师库藏的收支形态实现了以实物为主向银两为主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兼负御用、国用功能的京师内库体系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研究概念也已超出帝室财政的范畴。因此,本书对明代内库体制及财政变迁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并以此为视角,展现传统财政转型背景下明代中央财政体制的变迁路径及公私财政关系问题。结论为理解明代财政、货币、基层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部分思考。

作者简介

李园,1983年生,湖南新宁人。武汉大学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博士,现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明代财政史等领域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2项。成果先后在《人文论丛》《西南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

目录信息

绪论
一 问题与思路
二 相关研究回顾
三 研究对象的界定
四 方法与史料
第一章 明代内库规制考述
一 明代以前的内库沿革
二 明代内库的建置沿革与布局
三 明代内库的人员构成与职责
第二章 明代内库的监管体制及问题
一 司礼监与内库监管
二 内库监管的外廷介入与局限
三 内库监管问题及影响
第三章 明代内库的收支结构与前期特征
一 明初实物型财政与“京库”概念
二 内库收入常项
三 内库支取常项
四 明初内库体制的再认识
第四章 明代中后期的内库变革与局限
一 明中后期内库财源的动摇与财政困窘
二 明中后期内库收入的折变与量变
三 明中后期内库支取的白银化与局限
第五章 明代中后期的内库与国家财政
一 明中后期中央外库的置建与内库财政的权责分流
二 明中后期内库职能的“内化”与地位
三 万历外库危机与矿税之征
四 辽东之变后的内库支取与存储变动
五 内库正额的流失:金花银的后期逋欠与实征
六 明亡内库存银辨析
第六章 明代内库与基层上供负担——基于松江府的区域考察
一 区域选择
二 周忱轻赋改革与上供调整
三 “耗羡归公”与京徭之困
四 松江府织造负担
五 “条鞭”核算下的松江上供负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长期以来,由于明朝财政管理的错综复杂,明代财政史研究成为难度极大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在“力图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黄仁宇完成《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之后,明史学界很长时间里仍延续着黄先生的研究路线,尤其是“洪武型财政”及其对明代财政乃...  

评分

长期以来,由于明朝财政管理的错综复杂,明代财政史研究成为难度极大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在“力图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黄仁宇完成《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之后,明史学界很长时间里仍延续着黄先生的研究路线,尤其是“洪武型财政”及其对明代财政乃...  

评分

长期以来,由于明朝财政管理的错综复杂,明代财政史研究成为难度极大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在“力图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黄仁宇完成《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之后,明史学界很长时间里仍延续着黄先生的研究路线,尤其是“洪武型财政”及其对明代财政乃...  

评分

长期以来,由于明朝财政管理的错综复杂,明代财政史研究成为难度极大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在“力图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黄仁宇完成《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之后,明史学界很长时间里仍延续着黄先生的研究路线,尤其是“洪武型财政”及其对明代财政乃...  

评分

感谢您的批评指正,关于史料中一些字词问题有必要说明一下:此前解读史料时,为疏通文意对原文的一些字进行改动,如第136页所引正德《明会典》收录的太祖圣谕存在字与文意不符的问题,故做改动,当然修订时未予说明,确实存在疏忽之处。另外,关于工部验试厅的名称,文献记载不...

用户评价

评分

全书基本就是明实录明会典资料的搬运和前人观点的总结,所谓的创新之处也是错漏百出。例如作者试图通过洪武时期宝钞在财政中的大规模运用以及内库中巨大的宝钞储量来反驳洪武型财政是完全否定货币的实物型财政这一观点,殊不知宝钞的背后有着强烈的政治意图和实物财政的依托,基本只能用作财政支付功能,完全依赖政府的强制性法令来维持,与现代货币有着本质的区别,实际是实物型财政的附庸。另外书中大量的内容和李义琼2014年的博论《明王朝的国库:以京师银库为中心》中的观点有着太多相似之处,都认为是周忱改革推动了明代内库与财政体制的转型,将正统年间金花银的确立视为明中后期中央外库的置建(户部、工部、兵部银库的建立)与内阁财政职权分流(内库职能由公私并举转向以御用为主,原有职能逐渐被外库代替)的起点,真的只是英雄所见略同?

评分

举隅几例,P90原文“出给印信长单及具手关领堪合,回部照数填写”,有漏字和标点错误,应当作“出给印信长单及具手本,关领堪合回部,照数填写”。P109原文工部“试验厅”,应当作“验试厅”。P311参考文献中原文作“万历《明会典》,万历十五年内府刊本,中华书局,1989”。按中华书局是影印万有文库本的排印本,错误多,不能用。常用的是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影印的万历十五年的内府刻本。由以上可见,作者在史料阅读、版本目录方面的基本功有待提高。

评分

举隅几例,P90原文“出给印信长单及具手关领堪合,回部照数填写”,有漏字和标点错误,应当作“出给印信长单及具手本,关领堪合回部,照数填写”。P109原文工部“试验厅”,应当作“验试厅”。P311参考文献中原文作“万历《明会典》,万历十五年内府刊本,中华书局,1989”。按中华书局是影印万有文库本的排印本,错误多,不能用。常用的是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影印的万历十五年的内府刻本。由以上可见,作者在史料阅读、版本目录方面的基本功有待提高。

评分

全书基本就是明实录明会典资料的搬运和前人观点的总结,所谓的创新之处也是错漏百出。例如作者试图通过洪武时期宝钞在财政中的大规模运用以及内库中巨大的宝钞储量来反驳洪武型财政是完全否定货币的实物型财政这一观点,殊不知宝钞的背后有着强烈的政治意图和实物财政的依托,基本只能用作财政支付功能,完全依赖政府的强制性法令来维持,与现代货币有着本质的区别,实际是实物型财政的附庸。另外书中大量的内容和李义琼2014年的博论《明王朝的国库:以京师银库为中心》中的观点有着太多相似之处,都认为是周忱改革推动了明代内库与财政体制的转型,将正统年间金花银的确立视为明中后期中央外库的置建(户部、工部、兵部银库的建立)与内阁财政职权分流(内库职能由公私并举转向以御用为主,原有职能逐渐被外库代替)的起点,真的只是英雄所见略同?

评分

全书基本就是明实录明会典资料的搬运和前人观点的总结,所谓的创新之处也是错漏百出。例如作者试图通过洪武时期宝钞在财政中的大规模运用以及内库中巨大的宝钞储量来反驳洪武型财政是完全否定货币的实物型财政这一观点,殊不知宝钞的背后有着强烈的政治意图和实物财政的依托,基本只能用作财政支付功能,完全依赖政府的强制性法令来维持,与现代货币有着本质的区别,实际是实物型财政的附庸。另外书中大量的内容和李义琼2014年的博论《明王朝的国库:以京师银库为中心》中的观点有着太多相似之处,都认为是周忱改革推动了明代内库与财政体制的转型,将正统年间金花银的确立视为明中后期中央外库的置建(户部、工部、兵部银库的建立)与内阁财政职权分流(内库职能由公私并举转向以御用为主,原有职能逐渐被外库代替)的起点,真的只是英雄所见略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