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洛克哈特(Paul Lockhart)】
一位杰出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数学家。大概14岁时,他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他特别指出,不是由于学校的数学课程)。为专心研究数学,他从大学退学,靠编程和当小学老师为生。199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洛克哈特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科学研究中心(MSRI)和布朗大学任职。2000年加入纽约的独立学校圣安学校,教导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数学课至今。
数学教育,不仅困扰孩子,也是很多成年人的噩梦。
如何才能摆脱当下“刷题”“背公式”的教学桎梏,让孩子真正爱上数学?又如何让成年人意识到数学并不是只代表恐惧,而是神奇而美妙的艺术?
作者认为,就像绘画、音乐和诗歌一样,数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的灵感需要被激发;数学又与游戏一样,要基于好奇心去探索。在本书中,作者既替孩子所接受的数学教育感到愤懑,也替数学本身感到惋惜,因此而呼吁教育者反思和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带领孩子能够真正走进数学的世界,领略数学之美。
好书,这哥们儿是真爱数学,而且爱的发狂,都有点浪漫主义到离经叛道的程度了。 什么【数学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探索】云云云,云云......那是真爱数学且享受其中的人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好吧..... 而且透着一股对于相关科学哲学定论不恭敬的调调。 说这本书离经叛道,离的就...
评分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自由的、阅读可以是愉悦的、无目的性的、跨界的。 如果你要造船,不要招揽人来搬木材,不要指派任何和工作,而是要教他们去渴望那无边无际广袤的大海。 数学史 如果你不愿意做个真诚的人,你永远也不是个真正的老师。 数学是人类为了乐趣所做出来的一种艺术...
评分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自由的、阅读可以是愉悦的、无目的性的、跨界的。 如果你要造船,不要招揽人来搬木材,不要指派任何和工作,而是要教他们去渴望那无边无际广袤的大海。 数学史 如果你不愿意做个真诚的人,你永远也不是个真正的老师。 数学是人类为了乐趣所做出来的一种艺术...
评分文、闫晗 看到有人说“数学不好的人,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怂气”,心有戚戚焉,是啊,我数学不太好。初中一年级,拿着成绩单回家,考了第一,来访的亲戚看了看各科分数,却说第二和第三名的男生,这俩人数学成绩很好,会很快赶上你的。 我心里头怏怏不快,但不得不承认,数学好...
大家都在关心孩子的学习,只盯着一时的分数。其实,孩子内心最深的学习的动力,是对生命、世界的“美和无限”的一种感动和探索。所以,一直说的,孩子情绪好,才会学习好。我们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绪,多带着孩子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比只盯着分数分数,反而更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
评分作者真是个有趣的人www字里行间都是怒其不争又藏不下自己满腔的热爱的感觉。
评分总有人说,XXX只是一堆没有方法论的感叹、空谈,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没什么价值。但我不明白,作者身为一个数学家,难道还要冲到教育局或其他相关部门里边儿,担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合着表达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想法,还反倒成了值得被嘲讽的事儿了?有些看客,是不是对数学家的期待和要求,过于苛刻了些? 再说到在数学教育上的改革,依照作者对于教学、数学的热情,他倒未必不想(推动)。可这事儿,他一个人说了算么?态度、诚意、方向,人家都给到了。 撼动教育理念,变更教育模式,不是一本书,几个人,就能做到的事。它需要时间。而且,还是不短的时间。 所以,我丝毫不觉得作者的叹息,是所谓无意义的空谈。因为,任何改变的可能性,都得先从拥有某个“信念”开始。
评分专业人士的疯狂吐槽
评分大家都在关心孩子的学习,只盯着一时的分数。其实,孩子内心最深的学习的动力,是对生命、世界的“美和无限”的一种感动和探索。所以,一直说的,孩子情绪好,才会学习好。我们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绪,多带着孩子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比只盯着分数分数,反而更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