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及新书《张岪与木心》。

出版者:理想国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陈丹青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2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9
价格: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0316867
丛书系列:理想国·陈丹青作品
图书标签:
  • 木心 
  • 陈丹青 
  • 回忆录 
  • 中国文学 
  • 文学 
  • 理想国 
  • 杂文 
  • 现当代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送别木心,也为读者带回了木心。

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随着木心身后《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的出版,以及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的先后落成,作者回顾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漫漫历程,追忆海外孤露的生活点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英伦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再没有一个人,能这样亲切而体贴地为我们道说木心的世界。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想像著生命的另一種溺愛:木心還活著。 閒散的繪筆回到烏鎮,木心與陳丹青接肩的青銅般光影正投落光陰的鏡頭里,寬容的水面正承受著史詩的倒影。 情感的並蒂往往就是兩派文脈的交匯,相互撞擊、各自沖蝕,最後化作地心沈澱,此彼不分,妳成了我的腰椎,我成了妳的臉門。 理想的...  

评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记得在《局部》里,陈丹青说王希孟的一句,没有想到过两年他就死了(大致是这么一句),同样在这本书里,陈也多次提到木心先生将在多少天后离世。尤其是P16,图片下方最后一句——一年后他就死了那句,我一读到,眼泪就下来。 一直以来我们文学史缺少的就是...  

评分

评分

想像著生命的另一種溺愛:木心還活著。 閒散的繪筆回到烏鎮,木心與陳丹青接肩的青銅般光影正投落光陰的鏡頭里,寬容的水面正承受著史詩的倒影。 情感的並蒂往往就是兩派文脈的交匯,相互撞擊、各自沖蝕,最後化作地心沈澱,此彼不分,妳成了我的腰椎,我成了妳的臉門。 理想的...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

评分

“木心既零落,山窍空呼号。” 落泪了呀。

评分

仅读两篇,泪淌成溪,这是半途而废的阅读经历中的异数——不因荒谬混乱,而因悲伤难已。事先声明,我对木心没有先入为主的任何情结,《文学回忆录》飘扬图书榜首的辉煌岁月中,因怯厚重浩繁,我未曾拜读。陈丹青老师的绵密敏锐,霎时将我罩于哀恸,久不能释怀,这与逝者身份与成就无关,覆压而下的是人类永远不能逃避的亘古忧伤。老人神思逸散,庸俗到滑稽的仪式掩过生命的痕迹,将其定格为一具清零的肉体,降级为一个胡乱拼凑的物件,和死亡本身相比,程序化的哀悼场景更残酷。陈丹青先生身处其中,疏离在其外,一双艺术的冷眼,旁观着这场拙劣的谢幕,逼问着习以为常与司空见惯,这是智者的凝视。当代作家群体中疲软萎靡的文字终于做了回匕首,锋芒刺骨。如果要为汉语寻个希望的寄托,我只愿提名两位候选人,一为野夫,二为陈丹青。

评分

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

评分

丹青能吸引年轻人的秘诀也在于,他看得起年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