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天体物理学家,美国自然博物馆海登天文馆馆长,畅销科普书作者。
纪录片《宇宙》主持人,《生活大爆炸》客串演员,《时代》周刊影响力人物。
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13123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2004年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杰出公共服务奖章”
2007年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2008年入选《发现》杂志“科学界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2017年获“斯蒂芬•霍金科学传播奖”
译者:郑永春
行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科普中国形象大使,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组成员。
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
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届优秀会员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得主
译者:刘晗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一颗不同凡响的太阳系星星
一个天文馆别出心裁的安排
一次天文学联合会的投票
一场万千人参与的争论
一次科学和社会、理性与情感的撞击
曾经的行星——冥王星,其模型没有出现在海登天文馆的太阳系天体间相对大小展区。这一“降级”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海登天文馆成为了舆论的焦点,馆长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被卷入这场风波。
然而,新天体的发现还是危及到了冥王星的地位。经过投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将冥王星定义为“矮行星”。面对这一结果,公众并不买账,天文学界内部也存在争论。
围绕冥王星的降级事件,报纸上出现了有趣的报道,漫画家绘制了别出心裁的漫画,作曲家创作了富有深情的歌曲,立法机关通过了相关法案,占星师也纷纷发表意见,人们甚至为冥王星举办了葬礼……
距地球几十亿公里的冥王星,却折射出当代社会热点,引发了理性与情感的碰撞。不过无论人们如何定义,冥王星都将拥抱着“爱心”,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行。
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经投票决定,修订对于行星的定义,冥王星因此从原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降级为矮行星。 2015年,“新视野号”经历长达九年的日夜兼程,抵达最接近冥王星的轨道位置,为这颗充满争议的星体拍下证件照。 照片上,冥王星右下角是一片巨大的平原地带,呈...
评分在出差深圳的飞机上看完了全书,感慨这是一本好认真的中译本。本以为行星科学家的译本专业性可以保证,可读性或欠佳。结果这个译本语句非常自然流畅,科学家出身的译者将严谨贯彻始终,无论是对圣经、希腊神话的解释,还是行文中对原书出版至今相关天文最近的研究成果更新,以...
评分当我按照惯例把腰封扯下来准备丢掉的时候,差点把封面撕坏了。因为这是一个假腰封,实际上封面整体是一副太阳系天体图,内含一个红蓝3D滤镜。 红蓝3D效果的原理也很简单:绘制两幅能够配合呈现深度的图像,一幅保存为红色,一幅保存为蓝(青)色,再把两幅图像合二为一(互补色...
评分本来以为会是一本很硬的理科科普读物,其实本文中心是聚焦冥王星所谓“降级”事件的争议,书中引述了大量不同人群对于事件的反应,引起争论开端的舆论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的定位也决定了他们只能如此搅和;各种学派观点的天文学家,包括研究领域不在于此的也带着片面的成见...
评分首先,夸一下书本的装帧,拿到手非常惊艳。硬面外壳、全彩印刷、腰封都是和封皮一体毫无鸡肋感、还附赠了一副红绿3D眼镜来看书里面的立体图片,这一点对于小朋友应该非常有吸引力。 然后,两位译者都有着天文和语言的双重背景,而且从全书各处的注解和附录,都可以体现出超乎常...
半科普半社会生活
评分行星满足三个条件,冥王星不满足第三条,没有清除它公转轨道附近的其他星体
评分冥王星命运的沉浮标志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进步
评分火车读物,看到木卫二的名字(Europa),又想起(貌似就是作者的另一本书里写道)如果我们在木卫二上发现了生命,应该如何称呼他们?European?
评分冥王星虽然被降级成为矮行星,但是它有5颗天然卫星,比水星金星(0颗)、地球(1颗)和火星(2颗)总和还要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