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的怀乡病

新闻业的怀乡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联合创办人,《东方历史评论》主编,访谈节目《十三邀》主持人。代表著作有《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新闻业的怀乡病》《醒来》《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等

出版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许知远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9
价格:4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439130
丛书系列:理想国·许知远作品
图书标签:
  • 许知远 
  • 传媒 
  • 随笔 
  • 新闻学 
  • 新闻 
  • 理想国 
  • 知识分子 
  • 传播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一部媒体评论集。许知远从新闻从业者的视角,聚焦《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财富》《经济学人》《连线》等传媒巨擎,对它们的经营理念、发展历史、未来走向进行了有益的梳理,展现了这些传媒帝国的媒体精神。作者回看这个行业的往昔时,在书中漫生出来的尊敬、怀念,以及乡愁般的忧伤,对于今天的新闻从业者和媒体研究人员都不无借鉴作用

编辑推荐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新闻业何为?

面对通稿和“10万+”,还存不存在严肃的新闻业?在历史上,一代代媒体人怀抱着何种梦想投身其中,用自己的雄心和才华重新定义新闻业?

媒体人如何捕捉新时代的风尚,《纽约客》可以告诉你答案

纽约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使得家乡暗淡无光,享乐主义更具诱惑力。举止粗鄙的罗斯最终创造出《纽约客》,是因为他成功地捕捉到新一代纽约人对于幽默感的理解。

避免取悦他人,不管是权力、市场还是公众

2001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中,《时代》编辑踌躇再三,最终选择了纽约市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而不是本·拉登。很显然,在尊重客观与讨好公众之间,《时代》选择了后者。

判断力比勇敢更重要

中国新闻界有两种人:有的人将自己想象成斗士,认为只要尽可能地披露真相,就越可能接近真理;也有人将自己的平庸推卸在制度层面上,抱怨所受的阻拦,而只要面前这座大山消失,前途必然光明。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许知远2000年从北大微电子专业毕业以后,开始与朋友准备创办《经济观察报》。他们的目标,是办一份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经济报纸。从01年开始担任《经观》的主笔以来,许知远一直是读者们喜欢的评论作者,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断断续续地写成了《新闻业的怀乡病》这本书。 作者用...  

评分

这是我第一次读许知远的书,较早以前在一本来自香港的《亚洲周刊》上读到过许知远的文章,碍于很多繁体字的关系,所以并未认真仔细的读。所以,细细想来,这是我第一次读许知远的文章。虽然,在豆瓣在卓越上有很多人评论,许知远浪漫的文笔,但是请原谅,恕我直言,我并未看出...  

评分

序言 不切实际的幻想可以被原谅,但如果你拒绝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不相信个人的意志将可能给社会整体的变革带来戏剧性的改变,那么你很可能会错过这个必将被证明是奇特而富于变革意义的时代。 P12 亚当•斯密早在200年前就提醒我们,过细的专业分工正在让人变得工具化...  

评分

新闻应是正直道德的社会公器,人应是有尊严能思考的独立个体。 这本书以短篇小传的形式介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后期以美国新闻业为主的,众多天才媒体人和优质报纸杂志从无到有再由盛转衰的故事。那些不可一世的天才们在转瞬即逝的几十年中用工作定义了新闻理想,这个可能再也不...  

评分

是在图书馆读完的。最初是感动于吴晓波为此书所作的序。所谓勇气,有时并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的坚持。所幸,这一路,志同道合者一直都有。  

用户评价

评分

前半本是可以给到四星的,给众多史上赫赫有名的杂志来了一个前世今生的介绍。中后段当作者自以为高点的评论四出时,他偏颇的观点带坏了整本书的走向,诸如把知识分子分成高级低级,在加以批判,呵。

评分

“我赶上了中国新闻业黄金时代的尾巴。1990年代末与21世纪初的几年,加速的市场经济改革、加入wto、新经济的兴起,都市生活与中产阶级的涌现,催生出新的、繁荣的新闻与知识的消费市场,也催生出一批新闻界的明星人物,刚刚毕业的我也成为其中之一。这本书的主要篇章,皆写于2001至2003年之间。彼时,我正沉浸于啼声初试的喜悦中,在一份年轻的橙色报纸上,以主笔之名,对911后的世界、中国的转型,做出喋喋不休、经常不知所云的评论,也暗暗期许,在一个迅速跃升的中国扮演李普曼式的角色。”

评分

理想国赠书。过度的理想化这一点从豆瓣书评里就看出来了,毕竟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本自嗨书,但总得有希望,才有改变的动力。

评分

前半本是可以给到四星的,给众多史上赫赫有名的杂志来了一个前世今生的介绍。中后段当作者自以为高点的评论四出时,他偏颇的观点带坏了整本书的走向,诸如把知识分子分成高级低级,在加以批判,呵。

评分

对李普曼挺感兴趣。 或许的确应该提倡“有远见”的文化,但前提是你的确对当下所发生的事情有“了解之同情”,而不是上来就指点江山。 劝君莫作华威先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