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不露相

真人不露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

二十五岁时,开始经历“十年”的磨难,生活及工作颠簸多变,做过工人、业务、产品推销员和美术教师等。生活事业豁然开阔,曲折艰辛亦增见识,人生百味俱得心尝。由于深感于千万人命运的苦乐,遂立志于文学。

冯骥才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也是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当代》文学奖、法国“女巫奖”、德国“蓝眼镜蛇奖”等多项重要文学奖项的获得者。他的小说选材视角新颖、艺术手法多变、描写细致深入,已出版《啊!》《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等作品集近百种,是当代文学中备受推崇的佳品,多次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冯骥才
出品人:时代华语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2
价格:46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63772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冯骥才 
  • 小说 
  • 中国文学 
  • 散文 
  • 文学大家 
  • 文学 
  • 好书,值得一读 
  • 2.散文随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冯骥才执笔50年小说精粹,亲自审定书名和篇目,成名作、代表作全收录。

2、前半本书,带你读懂天津卫——一幅藏在市井烟火中的津门众生相。

刷子李、泥人张、皮大嘴、好嘴杨巴、蔡二少爷……这些都是清末民初天津卫码头上的乡土怪客与民间英雄,性格各色,手艺高超,叫人称奇叫绝,如果没有这些人,就不知道嘛叫天津卫。

3、后半本书,帮你读懂冯骥才——虚构版《一百个人的十年》,真实还原特殊年代的历史记忆。

“他们是坏人吗?”——“不是。”

“他们是英雄吗?”——“也不是。”

“那他们是什么?”——“是历史。”

关于活着、关于苦难、关于人性的真实的讲述,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再现冯骥才亲历的那个年代的生活真相。

4、冯骥才确立了两种文本的写作形式——“俗世奇人”半文半白,寥寥数笔,趣致盎然,读来酣畅痛快;现实主义文本的写作则真实而深刻,他把荒唐而残酷的苦难揉碎了给大家看,让人心碎、无奈、流泪、愤慨,但始终真实,永远慈悲,一直关怀人性和社会——这是真正的中国当代文学,是真正的文化英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真人不露相》是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的文学作品集,这部作品集集结了以艺人、学者为背景的散文和小说。 每篇作品主角均为各路才艺人,无论是泥人张,还是以“变卖家产”著称的蔡二少爷,抑或是在历史研究院研究地方历史的吴仲义,他们在冯骥才的笔下,都是有才...  

评分

关于活着,关于苦难,关于人性的真实讲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呈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真相。 前半本书带着我们读懂天津卫—一幅藏在市井烟火中的津门众生相,@刷子李@泥人张@黄金指@皮大嘴等民间英雄,性格各色,手艺高超,所谓真人不露相,能耐暗中藏。 后半本书,刺痛人心,真实...  

评分

《真人不露相》,有回到了少年时候读小说的感觉,现在我还能清晰回忆起冯先生的《义和拳》《神鞭》《黄莲圣母》等作品,新奇逗趣执着愉快的阅读体验再度弥漫开来。《真人不露相》这本书精选了18篇中短篇小说,12篇《俗世奇人》经典佳作,还有5篇是特殊历史时期平凡之人的跌宕人...  

评分

《真人不露相》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晏婴、西晋文学家左思、皇帝之妻嫫母、诸葛亮之妻黄月英,均是容貌不佳,才华横溢留下了千古之名为后世赞扬;而冯骥才的解读则是“真人不露相,能耐暗中藏”,并将他执笔50年的小...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冯骥才先生的作品很早就读过,很多作品印象深刻,《神鞭》《义和拳》,又拜读了他的作品集真是高兴。《刷子李》《泥人张》《死鸟》《感恩生活》《啊!》真是经典。推荐阅读!

评分

一本集文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散文小说集。俗世奇人讲述了近代匠人的有趣故事。尘世奇事为伤痕文学,残酷中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评分

大多是曾经已发表过的文章的合集,头两篇居然是小学语文课文。人物刻画和描写入木三分,两三个小时就能全部看完,家里有上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的孩子写人物类作文的话这本书是不错的参考读物

评分

一本集文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散文小说集。俗世奇人讲述了近代匠人的有趣故事。尘世奇事为伤痕文学,残酷中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评分

这本冯骥才的中短篇小说集,前半部分刻画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众生相,半文半白的语言抑扬顿挫,读起来很像侯宝林的单口相声,令人兴趣盎然;后半部分讲到十年浩劫,语言朴素自然,读起来却觉得越来越气闷,无奈、悲伤和愤慨一齐涌上心头。这种巨大的差异,与作者的语调有关,而语调的变化又与小说的时代背景有关。我们知道,每位作家都会在长期写作中养成个人独有的语调。但具体到一部作品,为了服从这部作品的叙述需要,就应当调整自己的语调,使之符合当时的人文特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