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桑兵
出品人:
页数:404
译者:
出版时间:2020-3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60859
丛书系列: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图书标签:
  • 学术史
  • 思想史
  • 近代史
  • 清史
  • 历史
  • 桑兵
  • 清学
  • 必讀書目
  • 近代史
  • 学术史
  • 清代学术
  • 思想演变
  • 清学
  • 文化研究
  • 知识传统
  • 思想史
  • 学术争论
  • 清代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折射出整个近代中国在中外文化冲突融合的缠绕中遭遇的困境。透过目前的习以为常,依稀可见曾经阵痛的脱胎换骨。在此过程中,看似兼收并蓄,其实外来学说的输入不免表浅变形,本来民族的地位则多有流失。本书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

作者简介

桑兵

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清代以来的学术与思想、近代中日关系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等。

关晓红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广东文史馆馆员,著有《晚清学部研究》《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从幕府到职官 :清季外官制的转型与困扰》《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等,目前研究方向为晚清史与近代政治制度等。

目录信息

总说 / 1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 2
第二节观念与取向 / 11
第三节做法与释疑 / 29
分说: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 47
第一章.“国史儒林”与“浙东学术”——阮元《儒林传稿》叙学成就管窥 / 57
第一节《儒林传稿》所记黄宗羲一系学者 / 59
第二节黄宗羲一系学者与“浙东学术”的关系 / 67
第三节浙东学术指称的联系与分别 / 85
第二章.汉学名义与惠栋学统——《汉学师承记》撰述旨趣再析 / 89
第一节易学与汉学发端 / 91
第二节求古与求是 / 102
第三节确立惠栋汉学正统 / 113
第三章.从“格致”到“科学” ——晚清学术体系的过渡与别择(1895—1905)/ 125
第一节从 Philosophy到 Science的西学“格致”/ 125
第二节中西“格致”辨义 / 133
第三节“西学格致”体系的形成 / 141
第四节从“格致学”到日本“科学”/ 148
第五节严译“科学”与日本“科学”辨义 / 154
第四章.历史分期观念与“中国近世史”的生成 / 164
第一节分期、进化、日本 / 165
第二节接受与再创 / 175
第三节以当世观近世 / 187
结语 / 194
第五章 李济的中国民族史研究——“去民族化”与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矛盾结合 / 197
第一节摆脱“民族主义”的方法:体质、民族志与小范围区域比较 / 199
第二节中国民族史的范围 / 207
第三节人种研究的困境 / 210
余论为推动中国科学发展而坚持的人类体质研究 / 217
第六章.近代佛教界显密纷争的再探讨 / 222
第一节“禅净”纠葛与“密净”分歧 / 224
第二节复兴道路的分离 / 238
第三节融会显密的努力 / 256
第四节由会通走向分离 / 271
结语 / 281
第七章 1930年前后中国关于“学术自由”“学术社会”的思想与制度 / 284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 284
第二节关于建设“学术社会”的“思想”/ 288
第三节当时的“制度”及其问题 / 298
第四节学人的“行为”及其问题 / 303
结语“思想”和“制度”之间的矛盾 / 318
第八章 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 ——国难之际浙江大学学术转型 / 320
第一节“办大学者不能不有哲学中心思想” / 322
第二节“求是”校训 / 333
第三节新史学的追求:史地合一与应对国难 / 339
第四节义理与辞章:中西新旧之间 / 347
第五节政学纠葛:文学院革新运动 / 355
第六节科学时代人文主义的困境与出路 / 364
征引文献 / 369
人名索引 / 38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看桑兵出书,就菊花一紧!他太不靠谱了!“桑兵无学”,真是一语道尽!好在这只是他的编书,期待书里其他学者的研究灼见!

评分

余音绕梁

评分

4.5星。第二章称汉学本义系指易学的象数一派,而非汉儒之学的简称。不懂易学,姑妄言之,故第96页似对惠栋过于推崇,称其用心与抱负高远,绝异于前人。惠栋易学造诣如何,不可得知,不过借周易抒发己意,自视过高。第99页“阐明大义微言,与程朱之学决胜”。其实也压根没有什么刘小枫式的微言大义。然据此论断,江藩《汉学师承记》是为了替惠栋及其汉学争立学术正宗。照汉学之本义,不过易学中的一派而已。惠栋的汉学、易学(既然是微言大义,又何需捍卫)决然无误又能如何?即使江藩为了维护惠栋的伟光正形象,似亦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后面几章似与清学无关,是教育与浙大校史问题。

评分

4.5星。第二章称汉学本义系指易学的象数一派,而非汉儒之学的简称。不懂易学,姑妄言之,故第96页似对惠栋过于推崇,称其用心与抱负高远,绝异于前人。惠栋易学造诣如何,不可得知,不过借周易抒发己意,自视过高。第99页“阐明大义微言,与程朱之学决胜”。其实也压根没有什么刘小枫式的微言大义。然据此论断,江藩《汉学师承记》是为了替惠栋及其汉学争立学术正宗。照汉学之本义,不过易学中的一派而已。惠栋的汉学、易学(既然是微言大义,又何需捍卫)决然无误又能如何?即使江藩为了维护惠栋的伟光正形象,似亦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后面几章似与清学无关,是教育与浙大校史问题。

评分

余音绕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