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瘟疫

人類大瘟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馬剋·霍尼斯鮑姆(MARK HONIGSBAUM)

英國作傢、醫學史學者。現任英國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講師,曾執教於倫敦瑪麗女王大學,主要研究方嚮為醫學史;也曾經擔任《觀察傢報》首席記者,並為《衛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等知名報刊供稿。1996年,他在BBC的調查報道入圍英國皇傢電視協會奬最佳實事紀錄片奬。

他著有多部醫學史作品,包括《人類大瘟疫:一個世紀以來的全球性流行病》《全球大流感史:死亡、恐慌和歇斯底裏,1830—1920》《熱病之旅:探尋治療瘧疾之路》《與恩紮一起生活:被遺忘的英國故事和1918年流感大流行》(2009年被提名為英國皇傢學會的年度科學圖書)等。他的寫作兼具記者的敏銳觀察、作傢的戲劇衝突與學者的深邃洞見。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英] 馬剋·霍尼斯鮑姆
出品人:新思文化
頁數:480
译者:榖曉陽
出版時間:2020-5-11
價格:7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2171626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醫療史 
  • 科普 
  • 疾病 
  • 曆史 
  • 醫療 
  • 世界史 
  • 英國 
  • 曆史與記憶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世紀初,現代醫學和技術的高歌猛進曾讓人類無比自信地以為自己已經戰勝瞭流行病。然而我們錯瞭。

潛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裏的神秘病菌突然現身人類的大都市,導緻成韆上萬人感染甚至死去。從導緻上韆萬人喪生的大流感,到突然降臨“天使之城”洛杉磯的鼠疫;從導緻美國貴婦人神秘死亡的鸚鵡熱,到感 染後會齣現大齣血的埃博拉,每次疫情的暴發都令人猝不及防,打擊著人類的自信。

病菌的突然到來一時間會導緻社會恐慌,甚至會引發一連串的社會和政治危機。但也有人迎難而上,去尋找病原體的真實麵目。

通過抽絲剝繭的探案式寫法,作者為我們揭示瞭“微生物獵手”們是如何找到病原體和傳播途徑的,講述瞭他們經曆瞭怎樣的挫摺,遇到過怎樣的阻礙,不同的“獵手”之間産生過怎樣的分歧,最後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以及尚有哪些謎題至今仍未被解開。

全球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使得人類文明空前進步,但也正是全球化和城市化導緻瞭病菌的全球擴散。短短幾個小時,病菌就可能乘著國際航班跨越大洲和大洋,來到我們的身邊,並在短短數天內,感染城市裏成韆上萬的人。

我們人類必將與病菌繼續共存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全球性的流行病還將會不時地齣現。如果我們可以不斷反思過往的教訓,在研究病菌的同時,不斷改善導緻瘟疫暴發的社會和環境條件,不再狂妄自大,也許,我們在應對下一場全球性流行病時能取得比現在更好的成績。

--------------------------------------------------------

【編輯推薦】

● 10場全球性流行病大暴發,9種潛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的緻命病菌突然齣現在人類大都市

進入20世紀後,隨著醫學和技術的進步,我們曾自信認為自己已經可以預測流行病的暴發瞭,有些人甚至狂妄地以為人類已經徵服瞭病菌。然而,我們錯瞭。

大流感 1917年,從全美各地招募來的新兵被派往美國的幾十座大型軍營接受訓練,準備開赴歐洲戰場。然而,來自不同免疫學背景的人被迫在幾個星期內大規模聚集在一起,這為流行病的傳播創造瞭極佳的條件。一種緻命的流感病毒正在伺機而動。

鼠疫 對於1924年的洛杉磯人來說,黑死病隻是發生在中世紀的遙遠傳說,是不可能齣現在這座以清潔著稱的現代都市的。然而,“黑色死神”突然降臨“天使之城”,將人類打瞭個手足無措。

鸚鵡熱 “一戰”後的美國歌舞升平。養寵物成瞭許多中産階級以上人士的喜好,象徵“忠貞愛情”的鸚鵡成瞭很多傢庭主婦的新寵。誰曾料到,如此美麗可愛的鳥兒身上也潛伏著緻命的病菌,貴婦人們紛紛中招。

軍團病 1976年,兩韆多名“美國軍團”的退伍老兵在費城一所豪華酒店舉行年會,會後,相繼有人患上肺病,並有人死去。導緻疾病的元凶是什麼?豪華酒店這樣的現代建築中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艾滋病 1980年,美國一些城市的男同性戀群體中突然暴發瞭一種怪病——患者滿口長瘡,淋巴結腫大,免疫力低下。一時間,美國民眾把矛頭對準瞭同性戀群體,同性戀者迅速被集體汙名化,甚至有人將這次流行病暴發稱為“同性戀瘟疫”。事實果真如此?

埃博拉 2013年,有“血疫”之稱的埃博拉在貧睏落後、醫療資源極其匱乏的西非國傢暴發。滿懷熱情的國際抗疫人員來到非洲幫助當地人抗疫,但隨後他們發現,他們不僅麵臨著疫病的威脅,還要麵對傳統社會的不理解和挑戰。抗疫之路充滿坎坷!

寨卡 2016年裏約奧運會前夕,巴西一些地方突然齣現瞭大量小頭畸形嬰兒病例。巴西社會齣現恐慌,上百名衛生專傢聯名呼籲國際奧委會將此次奧運會改址或推遲。作者親赴疫區,為我們一探究竟。他發現,疫情較嚴重的地區都是貧民區……

SARS 中國人的一段共同記憶……

新冠 正在席捲全球……

● 病毒獵手、防疫專傢與無形敵人的精彩對決,懸念叢生,迭宕起伏

如果說醫護人員是對抗疫情的前綫作戰人員,那麼病毒獵人、防疫專傢等“微生物獵手”就是防疫指揮官,實驗室就是抗擊緻命病菌的中樞。他們在實驗室裏夜以繼日,尋找導緻疫情的真凶,探索和開發戰勝疫病的“靈丹妙藥”,為前綫人員指明方嚮,帶去希望。這是一場生死時速,他們越快成功,就會有越多的人得到救治。

然而,他們的探索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探索過程跌宕起伏。他們可能被既有的理論所誤導,不斷走彎路;可能被不同文化的人誤解,在現場調查疫情時被當成“巫師”和外國間諜追殺;也可能自己也被病菌感染,生命垂危;甚至可能追尋一生,最終仍然一無所獲。

然而,隻要有人鍥而不捨,一直追蹤,真相最終將浮齣水麵,或者說,至少我們會離真相越來越近。我們將與病菌繼續搏鬥下去,希望之火不會熄滅。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時代,重新定位和反思人類與病菌的關係

全球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使得我們的文明空前進步,但也正是全球化和城市化導緻瞭病菌的全球擴散。短短幾個小時,病菌就可能乘著國際航班跨越大洲和大洋,來到我們的身邊,並在短短數天內,在空間狹窄、人口密集的城市裏感染大量人口,導緻成韆上萬人死去。

我們人類必將與病菌繼續共存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全球性流行病不是“會不會齣現”的問題,而是“何時會齣現”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可以不斷反思過往的教訓,先從人類力所能及處著手,在以科學對抗瘟疫的同時,不斷改善導緻瘟疫暴發的社會和環境條件,不再狂妄自大。也許,我們在應對下一場全球性流行病時能取得比現在更好的成績。

● 一本生命攸關的書,為普通讀者量身定製超好讀的瘟疫史著作

作者新聞學和曆史學的知識背景與從業經曆,使得本書既能從容地呈現跨越百年的曆史長捲與思想史深度,又不乏新聞廣角的寬度和熱點。尤其是,作者采取瞭一種探案式的寫法,善於設置懸念,然後為讀者一步一步抽絲剝繭地揭開真相,讓讀者有一口氣讀完的衝動,很過癮。

本書兩位具有醫學專業背景的譯者,為相關醫學專業術語增加瞭數十條注釋,進一步為我們掃除瞭專業壁壘,更加方便普通大眾讀者的閱讀。

●反思現代瘟疫史的經驗與教訓,國際國內專傢學者、主流媒體傾力推薦

新冠疫情全球擴散,從曆史中我們能學習到哪些經驗與教訓?本書榮獲《金融時報》2019 年年度最佳圖書;復旦大學高晞教授欣然作序,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北京大學張大慶教授、南開大學餘新忠教授、上海大學張勇安教授等專傢學者傾力推薦;《自然》《科學》《時代》《衛報》《新觀察傢》《紐約時報》《金融時報》《新華網》《學習強國》等百傢國際國內媒體閤力報道。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原文发表于《Vista看天下》总第485期 人类曾一度认为可以消灭瘟疫。 20世纪早期,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其他机构的疾病科学家曾构想出雄心勃勃的目标:完全根除一些传染病。他们先是把矛头对准了黄热病,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后以失败告终。后来,这些人又将目光转移到疟疾上,很不幸,...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專業又通俗,非常應景。人類若不反思流行病何以能反復暴發,進而改變應對此類危機的態度與方式,遲早有一天會嘗到更苦澀的惡果。

评分

One hundred years of panic, hysteria, and hubris. 我們不該因為人類在某些大瘟疫後幸存,就無視自己曾經的傲慢與紕漏。迴首瘟疫史,在紀念人類展現齣的智慧、力量與勇氣的同時,我們也不該忘記那些痛苦的離彆、犧牲和哀愁。Anatomy of Satire.

评分

很喜歡這個作者講事情的態度,把刨根問底的過程一闆一眼地展示齣來,廢話少,“1918大流感的一百年以來幾次典型的傳染病”這個選題範圍也非常恰當,迴溯瞭科學事實的探索過程,也沒有忽視文化與政治對疾病發展的重要影響,事實在印證他收集到的結論。

评分

恰逢其時的書 科學在進步 自然在報復 人類要謙卑

评分

宛如一部波瀾壯闊的紀錄片、係列新聞報道的曆史剪影閤集。作者能像記者一樣講故事,也能像醫史學傢一樣扒史實。牽涉到很多細菌學、病毒學和流行病學的乾貨,都寫得清楚又親民,這種科普寫作的風格值得吾輩學習。 PS:人類仿佛在一百年裏進步瞭許多,但拿新冠和西班牙流感對比一番,就感覺我們確實在不斷前進,也在不斷作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