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居宣长
日本学者、思想家,日本国学的集大成者,日本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名人之一。长期钻研《源氏物语》《古事记》等日本古典作品。他按照古典记载的原貌,运用实证的方法,排除儒家和佛家的解释和影响,探求“古道”,重塑了日本的审美观。提倡日本民族固有的情感“物哀”为日本国学的发展和神道的复兴确立了思想理论基础。
大西克礼
日本美学家、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前身)名誉教授,退休后埋首于美学研究与翻译。著有《物哀》《幽玄》《侘寂》等书,是日本学院派美学的确立者暨代表人物。他严谨的论述不仅完备了日本特有的美学概念,也成为后人掌握日本独特美学的经典。
王向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抗战史学会理事等。译有《日本文论选》及井原西鹤等日本古今小说名著,共100余万字。
【编辑推荐】
★重新定义美与生活。
★“物哀”——日本文学、诗歌、绘画的精神源头,影响日本当代创作者的美学哲思
★一代美学大师本居宣长、大西克礼写给年轻人的简明美学读本
★川端康成、太宰治、村上春树、新海诚一致推崇的日本美学
★村上春树:我们在春天迎接樱花、夏天看萤火虫、秋天赏红叶,即使所有事物最终都会消逝,日本人仍然在如此消极的世界观中,积极找出了美学。
★ 畅销十年,累计再版十余刷,豆瓣高评。
★全彩插图,唯美设计,精装典藏
【内容简介】
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写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学表达──物哀。哀是怜悯,也是感叹、赞扬,是内心直接发出的声音。花鸟风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无常、发出死亡警告,万物都是一期一会。
古典的物哀追忆岁时,风花雪月,心向往之。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将物哀定义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风物的姿态变换,让无法言说的美得以呈现。
物哀情感的经典对象是落樱。看樱花落下,我们感受到美与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观下的漠然、热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义。唯美的物哀,象征人类认识了生命局限后的净化与超脱,转身谈论真实情感。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读到不少日本文学片段摘选,后来也在图书馆借阅过一些日本经典文学作品,比如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也看过不少日本影视剧,如《四月物语》《情书》,这些作品中体现出的淡淡的哀愁,足以打动人心,让人回味悠久。 为什么这些作品里都带有这样的哀婉...
评分在日本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包含有“物哀”的内容,如《十三夜》《源氏物语 》等,说起日本文学,不可避免要和物衰联系起来。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江户时代,出现了一股以本居宣长等人为代表的、旨在抗衡“汉学”的“国学”思潮,而本居宣长为了证明“日本之道”不同于中国的...
评分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读到不少日本文学片段摘选,后来也在图书馆借阅过一些日本经典文学作品,比如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也看过不少日本影视剧,如《四月物语》《情书》,这些作品中体现出的淡淡的哀愁,足以打动人心,让人回味悠久。 为什么这些作品里都带有这样的哀婉...
评分终于陆陆续续把这本《物哀》看完了,还是认为该书有的地方可以讲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是本居宣长和大西克礼,译者是王向远。从内容结构上看,本文的第一页到第二十八页都是译者王向远写的序言,实际上是他在很早以前写的一篇文章,论述的是有关本居宣长和他的“物哀”理论,文章...
评分在日本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包含有“物哀”的内容,如《十三夜》《源氏物语 》等,说起日本文学,不可避免要和物衰联系起来。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江户时代,出现了一股以本居宣长等人为代表的、旨在抗衡“汉学”的“国学”思潮,而本居宣长为了证明“日本之道”不同于中国的...
本居宣长从去汉化的立场出发树立起的美学官是感受和表达“物之心”,从而体会理解物哀。他理解的日本美学的核心是是否能在应该有情感的时候体会这种情感并在他人体会到物哀的时候感同身受。虽然引用了很多源氏物语原文但不难读,译者的注释对引文的故事情节有简单概括,所以读起来很顺畅。大西克礼的附录把本居的思想发展到了很深的地方,本居写作的出发点是去汉化之后创造一个独立的日本美学观,大西则将物哀这个日本概念发展成超越特殊时代和地域一种宇宙观,物哀的心理学观念被深化成为美学观念。写的比较晦涩,能大概理解的几个点1.他没有像本居一样把所有情感都简单放入哀的范畴,而是单独讨论字面的哀。2.哀在日本平安朝的发展源于当时美学发达而知性孱弱3.哀的情绪更容易被捕捉,引发客观性的情感,由此超越单纯的心理情感而成为美学体验。
评分本书是对日本美学的一种解释,还有对日本古代文学的分析,非常专业,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读。草草读过一遍,也就明白了要有同情心,就是能感受到人家的感情,男女之情尤甚,这就是哀!
评分微信读书上看的,你确定这是简明美学读本?我觉得也太难读了……不如叫《源氏物语》解读
评分不太懂为啥评分那么低...虽然确实晦涩但的确是国内不多见的日本美学专著
评分微信读书上看的,你确定这是简明美学读本?我觉得也太难读了……不如叫《源氏物语》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