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与视角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4-18
无限与视角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视角原理(principle of perspective):“要把一个视角作为一个视角来思考,在某种意义上就已经超越了它,就已经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我们只能看到无法如其本身地显示自己的某种东西的一种视角性显现。要想意识到视角,不仅要意识到所看到的东西,而且要意识到我们特定的视角是如何让所看到的东西以那种方式显现的。意识到我的视角如何让事物那样显现给我,不能脱离另一种认识:对某一特定视角的意识必然伴随着对其他可能视角的意识。这种意识是一种解放。……自我能把自身提升到超越于最初束缚它的各种视角,这种能力要求作出越来越恰当的(即较少受视角束缚的)、在理想状况下真正客观的描述,从而要求一种越来越摆脱视角性扭曲的对实在的理解。”正是这一双重面向,决定了人类的两栖属性,决定了现代性的正当性与局限性。
评分虽然是科学哲学神学的思想史,但作者本人和同时代思想家的哲学思考常常参杂其中。 配合柯瓦雷的《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阅读,效果或许更佳。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部分篇章安排及其内容确实让人有些迷惑,往往读到末尾都忘了中心主旨在哪了。
评分读起来稍显混乱,但也读得尽兴。哈里斯从库萨的尼古拉出发,说明从十五世纪开始,视角的变化如何推演出上帝的全在,进而随着科学观念演化为一种泛灵论。而人类灵魂也因这种相似的无限性得以拔高。科学也得益于这种视角变化,尽管哥白尼颠覆了人类肉体中心地位,却再次重申了真理的可把握性,继而重新确立了理智的中心地位……引用的文本趣味非凡。泛泛而谈观念史总是容易的,但只有数个世纪的文本摆在眼前时,才能与当时代的人的智性愉悦产生共鸣——尤其是想到这些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多么深刻的后果。最喜欢的是第十六章,如果说之前的内容是因其趣味而吸引人,那第十六章就是以其关怀打动人。“现代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前后两端都是怀疑论”,苦笑。
评分好看到爆啊!借助视角原理勾起近代哲学从存在论到认识论的转变历程,旁征博引,从天文学里的拯救现象,建筑,绘画的透视建构导出人的视角只是多个视角的一种而已。认识自己的观察仅仅只是一个视角而引向最高处的上帝。库萨的尼古拉提出认识到人的有限视角与上帝的无限不成比例,现象与实在的巨大鸿沟,所以近代以来,笛卡尔,伽利略,康德等人只能从自身的视角或者用数学(理性)入手,一步步对视角进行还原,然而褪去自身视角赋予的意义和斩去自然神的头颅后就是一个无意义现代客观世界
评分读起来稍显混乱,但也读得尽兴。哈里斯从库萨的尼古拉出发,说明从十五世纪开始,视角的变化如何推演出上帝的全在,进而随着科学观念演化为一种泛灵论。而人类灵魂也因这种相似的无限性得以拔高。科学也得益于这种视角变化,尽管哥白尼颠覆了人类肉体中心地位,却再次重申了真理的可把握性,继而重新确立了理智的中心地位……引用的文本趣味非凡。泛泛而谈观念史总是容易的,但只有数个世纪的文本摆在眼前时,才能与当时代的人的智性愉悦产生共鸣——尤其是想到这些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多么深刻的后果。最喜欢的是第十六章,如果说之前的内容是因其趣味而吸引人,那第十六章就是以其关怀打动人。“现代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前后两端都是怀疑论”,苦笑。
卡斯滕•哈里斯,1937年生于德国耶拿。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艺术哲学、建筑哲学、现象学、现代早期哲学等。近年来主要关注主导科学技术的客观化理性的正当性和限度问题。其主要著作有:《真理:世界的构造》、《艺术关系重大: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起源>评注》、《虚无主义与信仰之间:<非此即彼>评注》、《无限与视角》、《建筑的伦理功能》、《现代艺术的意义》等等,编著有《马丁•海德格尔:艺术、政治与技术》。
张卜天,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科学思想史。精通科学史、科学普及与哲学翻译,译有著作近五十部。其译文优美流畅,广受读者好评。
人们往往把现代世界的兴起与科学态度在16、17世纪的出现尤其是哥白尼联系在一起。然而,要想理解现代世界的兴起,就必须理解它在中世纪的开端。全球性的现代文化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自我演进的一种产物,其先决条件是人的自我理解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与对上帝、上帝与人、上帝与自然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的理解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的兴趣是理解这种发展的一把钥匙,阿尔贝蒂的《论绘画》对此作了简洁表达。但与此兴趣密切相关的是关于上帝无限性的神学思辨,库萨的尼古拉的工作特别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关联。现代的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必然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后现代思想已经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提出了质疑。然而,只有理解了现代世界的正当性,我们才能开始理解和面对其非正当性。正是本着这一精神,本书最后呼吁一种或可称为后后现代的(post-postmodern)地心说。
序 2018圣诞节当天,《无限与视角》的阅读再次告一段落。在待了十几年的老地方,节日自然是没什么好过的,或许不如写书评,但想想圣诞夜仍在图书馆码字,多少又有点悲催。 未来几年,这恐怕都是与知识为伴的宿命。 《无限与视角》是一本受现象学启发的著作。我的硕士论文曾探讨...
评分这本书里的思想非常复杂,没办法理出线性的逻辑关系,书中谈到的各种思想源流呈网状联系,看完书之后,摘抄出来划线的段落集中起来看,仍然是一脸懵逼。。。读了几十年书了也算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各章之间,前后章节都有联系,随随便便就能理出一些逻辑线索。 作者的厉...
评分这本书里的思想非常复杂,没办法理出线性的逻辑关系,书中谈到的各种思想源流呈网状联系,看完书之后,摘抄出来划线的段落集中起来看,仍然是一脸懵逼。。。读了几十年书了也算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各章之间,前后章节都有联系,随随便便就能理出一些逻辑线索。 作者的厉...
评分形式和风格上是一部广博丰富的思想史著作,启发性极大,译者后记里写的已足够清楚。 内容上的核心洞见在于——视角性特征论点 thesis of perspective:(人类)主体的经验(由于受感官限制)必定只能以视角性侧显的方式通达实在(说白了就是人类永远只能把握住实在对象的一个侧...
无限与视角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