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堂极简生物课

五堂极简生物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保罗•纳斯,遗传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前会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喜欢驾驶滑翔机和老式飞机,是个合格的丛林飞行员,还喜欢戏剧、古典音乐、山地健步、逛博物馆和艺术馆、慢跑(跑得很慢)。

《五堂极简生物课》是他的第一本书。

出版者:博集天卷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英] 保罗•纳斯
出品人:
页数:176
译者:于是
出版时间:2021-8-12
价格:56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7100984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 延续《七堂极简物理课》的简洁优美,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保罗•纳斯爵士开讲现代生物课,清晰阐述生物学五大支点

 《万物简史》作者比尔• 布莱森、《众病之王:癌症传》作者悉达多• 穆克吉、粒子物理学家&BBC主持人 布莱恩•考克斯 诚挚推荐!

 从浅入深,通俗易懂:从细胞、基因、自然选择的进化、生命的化学、生命的信息层层深入,讲述“生命是什么”

 回应人类当前的重大危机:从气候变化到流行瘟疫,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到食品安全问题——若要幸存下去,我们都需要了解生物学,理解生命

 精美装帧:小开本优雅精装,精致便携;英文原版设计图案,精细数码烫金;特邀知名插画师绘制艺术插画,优质阅读体验

在我们身边,生命无处不在,精彩非凡。但是,生命——活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本书中,诺贝尔奖得主保罗•纳斯爵士尝试用每个读者都能理解的方式定义生命。他带着动人的谦逊,清晰阐明了五个堪称生物学支点的重要概念:细胞、基因、自然选择的进化、生命的化学、生命的信息,带我们理解生命的复杂与奇妙,了解生物学的发展与演进,体会人类与所有生命的息息相关。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你在读什么书呀?” 我在读诺奖得主的书嗷。” 嗷?是哪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呀?” 不是嗷,是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保罗·纳斯爵士。” 我们生活在浩渺无边的宇宙中,而在这个广阔整体的小角落中繁衍生息的生命是宇宙中最迷人而神秘的部分之一。“WHAT IS LIFE?”简...  

评分

我始终坚信,科学的是优美的。这种优美既源于研究对象的优美,也源于科学语言简洁、准确之余的意义悠长。《五堂极简生物课》一书,恰好将科学之所以优美的方方面面展示清晰。 生命对于人类来说,是最熟悉而又最神秘的。生命本身所展现的谜题及其背后的逻辑恰好是科学之美的独特...  

评分

在宇宙的无数星辰中,充满着各种绮丽诡谲的奇景。但是,唯有地球,集各种美妙于一身。究其原因,是因为地球上充满勃勃生机,生命的活动,让大自然缤纷多彩。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卢梭说:“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什么是生命?这不仅...  

评分

保罗·纳斯因为一只早春扑扇着黄色翅膀的蝴蝶开始思考:生命究竟是什么?活着意味着什么?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繁忙有序的众生,人类在耽于自身生计之外,难免也会对自身和周围的生命产生追根溯底的思考。而生物学,就是帮助我们解答这一切的一把钥匙。 这本《五堂极简生物课》...  

评分

跟女儿一起学GCSE生物课,觉得太难,有点晕。这本书科普最合适不过,深入浅出且高屋建瓴,五个great ideas帮助我从大入小,两天读完。书中不乏奇闻逸事,蛋黄就是一个细胞,达尔文的祖父就信奉未经实证的进化论等等。 细胞之于生物学就好比原子之于物理学,《围城》里高校长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前面看得昏昏欲睡,从第六章开始变得有趣

评分

把生命解构开来看,也许就是细胞、基因、生化反应、自然选择等基础也不难理解的概念,但生命是如何处理细胞内、细胞间、器官间、生物体间、种群间、环境间各个层级的信息,从而产生如此精妙的生物体,并受自然影响也影响自然,这才是复杂、混沌的,蕴含着最原始的“道”。特别是研究这些问题的大脑,本身也产生于此,并具有不可言说的自我意识、想象力、创造力。生物学的迷人之处正是如此,一花一叶一世界,所有生命体都彼此联接。

评分

比起空洞得用七句话就能讲明白的《七堂极简物理课》,这本《五堂极简生物课》要货真价实得多。但是,我不认为身为诺奖得主的作者有必要来写这种生物学的入门级科普书,内容太简单了(简单到甚至没有列任何参考文献,英文版就没有),且并未在此基础上提出什么高明的洞见。再加上文笔非常平实(比如反复提到自己跟哪位科学家认识,很套路的表达),读起来颇为无趣。 本书跟《自私的人类》在内容上存在大量相似之处,前面四堂课的内容几乎全部可以在《自私》中找到,包括主题也有些近似,毕竟同为生物学家,通常都会秉持人跟动物没什么本质区别的世界观。对科普写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把两本书对照着读,看看两位作者描述具体科学知识时的文笔差异,以及罗织这些知识来服务全书主旨时的思路差异。

评分

很有吸引力,可以激发兴趣,去看更详细的书。

评分

前面看得昏昏欲睡,从第六章开始变得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