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年代,中国大跃进失败,文化革命正酝酿,为了学习中文,林西莉在这变动时期远从瑞典赴北京大学学习中文。为了更深入中华文化核心,她一个踉跄就这样闯进了三千年历史之久的古琴文化,并成为北京古琴研究会史上唯一的一位学员,跟随王迪习琴,也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大师指点。林西莉这段人生经历,不只使她结识了许多当时的知识菁英、认识中国古代智者的思想,更深化了她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让她更能体会汉字书法、水墨画等艺术之美。
热销书《汉字的故事》作者林西莉又一经典著作!
一件在现实生活中你几乎不认识的乐器,
一段在日常生活中你几乎没听过的乐音,
一页几乎快被人遗忘的文化史,
却是刻印在我们三千年文化基因上的古老传统。
在催毁一切传统的文革前夕,一位只身从瑞典远赴北京学习汉语的年轻女生,一个踉跄就这样闯进了古琴如谜般潜伏在历史的时光隧道,古琴,成为她诠释中华文化的另一把钥匙……
一九六○年代,中国大跃进失败,文化革命正酝酿,为了学习中文,林西莉在这变动时期远从瑞典赴北京大学学习中文。为了更深入中华文化核心,她一个踉跄就这样闯进了三千年历史之久的古琴文化,并成为北京古琴研究会史上唯一的一位学员,跟随王迪习琴,也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大师指点。林西莉这段人生经历,不只使她结识了许多当时的知识菁英、认识中国古代智者的思想,更深化了她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让她更能体会汉字书法、水墨画等艺术之美。
就像我们今日听到古琴时的声音一样,林西莉当时也震撼于那“让整个房间共鸣的奇妙声音”。古琴虽然音量小,但其构造却能发出持久深沉的乐音,声声撼动心弦。自古以来,古琴都被视为面对自我的“一面心灵镜子”,是一种自我抒发而非娱乐大众的乐器,是自我和大自然沟通的媒介。
古琴修身养性的特徵,已深深渗入我们的各种文化当中。虽然在台湾的日常生活中几乎不见古琴的身影,也不闻古琴的乐声,对它似乎很陌生,然而它的影响却是深远乃至于习以为常了。在我们的成语和文学中,处处都有著古琴的影子。《史记》即记载“琴音调而天下治”,当权者的个性即能完全从琴声中洞察。我们也会用“对牛弹琴”来形容跟一个不讲道理的说话。由于古琴所奏出的是个人的内在世界,也才有“伯牙摔琴”感谢知音相知相惜的典故。原来在我们记忆的深层,古琴的影子真是处处可见。
古琴音乐音缓而沉,没有特定的演奏速度,端看弹琴者的心境,这是和西方音乐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古琴因其蕴含的古老文化智慧,在二○○三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九七七年,NASA透过旅行者一号和二号向外太空生物播送各民族音乐,其中一首即管平湖所弹奏的古琴曲“流水”。
以一位传承古琴文化的西方人观点出发,和一般研究古琴的取向不同,林西莉以浅显易懂的笔调叙说古琴的方方面面。从古琴的鉴赏、制做,到古琴在古代文献以及中华艺术中的地位,乃至当今古琴音乐的新趋势,林西莉林都做了生动且全面的介绍。本书原瑞典文版已长时阐联畅销榜,并荣获重要的奥古斯特非小说类奖。林西莉本人更积极推广古琴的演出,让更多人欣赏到古琴的魅力。
今天买入,坐花园里看了几章,文字平和,内容资料详实和有说服力,知道作者是原来写中国文字的那位瑞典女士,研究中国文化这么多年,自然直奔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而去,书的定位是给世界人民看的,包括现今的中国人。可以了解古琴,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国人还是值得作为了...
评分一个外国人来写我们民族最古老尊贵的乐器,起初有点质疑,看完后就释然了,原来艺术是相通的,不分国界,只缘于心底的那份热爱,如果不懂得,即使近在咫尺,一句话也变得吝啬
评分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难寻古琴的身影,也罕闻古琴的乐声。然而它的影响却是丝丝入骨,乃至于你我习焉而不察。这样的体悟,却来自一位瑞典的女子,这本书的作者——林西莉。 作者跨越海洋,远从瑞典赴北京大学学习。为了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她成为北京古琴研究会史...
评分选择买林西莉写的《古琴》,因为我对古琴一窍不通,而且从小只会听点流行乐和西方的古典音乐。我对古琴的了解和个西方人没什么差别,所以,看一本向西方人介绍古琴的书正好。 书到了以后,看得很快,因为,里面为了向西方人介绍古琴,介绍了很多背景知识,中国的文化,诗,画...
评分除了一些曲谱和教材, 还特意买了两本关于古琴的书来读, 这些相关的阅读, 对偶练琴也是很有帮助的. 这两本书都叫<<古琴>>, 分别是林西莉和章华英写的, 特别值得一读的是林西莉写的, 而她, 竟然是位瑞典的老太太的. 林老太在60年代就来中国留学了, 遇上了偶认为传统古...
好久没有遇见一本如此美好的书了,每天早上醒来读一会儿,一天都会开心,晚上睡前读一会儿,温柔得想要陷进去。因为这是音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最让我感觉亲近、贴近自己心灵的事物。喜欢关于古琴构造、琴式、指法、琴谱的专业介绍,虽然不会弹琴;喜欢传统文人生活的如潺潺溪水般的描绘;最喜欢的是琴曲的故事,广陵散,鸥鹭忘机,喜欢嵇康的《琴赋》,喜欢回归自然的道。希望更多这样子让我感觉身心安顿的书。希望好好学习一个乐器。
评分很不错,推荐她的另一本〈古琴〉
评分真是古琴的「故事」,歡喜這種寓經歷於敘述的寫法。林在一個獨特的視角看古琴,既有好的西方音樂修養,又有機緣接觸到多位大師,還以旁觀者視野從六十年代望去,因此文字評議中肯。言及管平湖、查阜西,王迪幾位先生及當年古琴研究會種種,很是感慨。
评分好看,精致的书
评分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