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语言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医学 中医 比较研究 栗山茂久 文化研究 历史 文化 科学史
发表于2025-02-24
身体的语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以日本文化的视角看中国与希腊(代表东西方)的医学,令人耳目一新。许多内容对不太懂中医的人来说是不错的科普,说到底还是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等各种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因素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差异,然而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诊疗方式却殊途同归。跟某人开玩笑说,作者文献功底很扎实,尤其是先秦史学的不错。也对古代的“医疗人类学”有了一点兴趣,很多学科的发轫未必是现代以来嘛。然而某人说这是个很难入的大坑,那就走着瞧咯。
评分中医粉都应该看看,用哲学治病!身体的概念,建筑领域探讨太浅。
评分古希腊人对血液过剩的恐惧,并予以预防性放血。联想到当今西医对手术的热充,无不表现出西医对“过剩”、“囤积”的恐惧。 而中国人则恐惧流失,忧心生命能量的消散,堤防元气的消竭。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对肌肉的迷恋、对性的放纵和中国对练功的沉迷、对性的节制。
评分15/06/01
评分marked 对这个名字有着特殊的体认 go ahead
栗山茂久(Shigehisa Kuriyama)教授是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曾在京都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講學與研究多年,專攻比較醫學史。大約三年前栗山教授被哈佛大學挖墙角,目前任教於東亞系與科學史系主任、赖肖尔文化史讲座教授。
《身体的语言》从古中国和古希腊医学的歧异出发,阐析了古代中、希两大文化的身体的“表现性”,不同的文化感官以及各自对人类存在真相的探求。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差异,不但是理论上的,也源自身体感受的方式不同。
歧异之一在于“脉”。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医生最后都以手腕为诊断的部位,两个文化的医生把手放在类似的地方,所得到的感受竟然有天壤之别。古中国的“切脉”与古希腊测量脉搏的差别在哪里?
歧异之二在于“观察的方式”。古希腊医者着迷于肌肉的身体,探究着人体器官被创造的目的;古中国医者则在观察脸部表现所反映的内在感受与意向,探索体内变化所流露的皮肤色泽,思索色泽中深沉的意蕴。
歧异之三在于中、希医学对“血液”与“风”(呼吸)的不同看法。中、希医学皆将血液视为生命的来源,但对“放血”疗法,态度却大相径庭;在古中国,从汉代到清代的医籍里,“风”持续性地扮演着人类疾病的主要来源,而在古希腊,自希波克拉底以后,“风”却主要指体内气息、内在力量或灵魂。这些差异显示了什么意义?
以上便是《身体的语言》全书要旨。据此,作者提出以下这个建议:比较研究身体认知的历史迫使我们不断重新检视我们认知与感受的习惯,并且加以想象不同的存在方式——以全新的方式体验这个世界。在《身体的语言》中,作者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让我们得以直观地体验那古老而新奇的中、希医者的世界。
将古希腊医学和中国医学进行比较,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比较也是一种文化上的比较——对于构造上基本一致的身体,古代西方人和东方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本书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极为不同的理解——触摸的方式、观察的方式、存在...
评分 评分本书中译本叫做《身体的语言——从身体看中西文化之谜》。译者陈信宏,2000年在台湾出版。09年引进大陆时增加了一位译者,副标题改成“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之比较”。01年《自然科学史研究》曾发表此书的书评,可能是大陆最早的引介,将书名译作《人体表象及希腊、中国医学之趋异...
评分 评分由本书可以反思当今医学,6星推荐! 我具体谈谈第三部分,中西医的治疗方式。中希医学对“血”和“风”的不同看法。 血 古希腊人对血液过剩的恐惧,并予以预防性放血。联想到当今西医对手术的热充,无不表现出西医对“过剩”、“囤积”的恐惧。 而中国人则恐惧流失,忧心生...
身体的语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