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震云,男,1958年5月出生,河南新乡延津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中学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曾到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1982年开始创作,1987年后连续发表在《人民文学》《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些作品中,他迅速表现出成为大作家的潜在能力,确立了创作中的平民立场,将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但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白描手法,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其中《塔铺》获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刘震云
出品人:长江新世纪
页数:362
译者:
出版时间:2009-3
价格:29.8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5439765
丛书系列:刘震云作品
图书标签:
  • 刘震云 
  • 小说 
  • 一句顶一万句 
  • 当代文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当代小说 
  • 茅盾文学奖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来,延宕百年。书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偏偏安排了一个意大利牧师老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读这本书本打算放松一下,可读的过程中,心里越来越抓挠,苦涩得很。 书里的故事很简单,就像邻居的大爷和你闲扯,讲讲村里其他人的事情似的。可一页页翻下去,故事又不简单,刘震云说到的这些人:卖豆腐的、贩驴的、杀猪的、剃头的……这些似乎毫不相干的人的命运,却莫名其...  

评分

书封面来源:广州日报 采访文章来源:大河报 继小说《手机》、《我叫刘跃进》被搬上银幕之后,去年曾有消息说刘震云2009年将联手冯小刚打造电影《温故1942》,等来等去却等来了刘震云酝酿3年创作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月底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消息。3月16日,记者通...  

评分

这书作者写起来应该不会太难,因为它翻来覆去只有一个主题,人跟人能不能说上话的主题。这事儿几乎成了决定人物行为和命运的唯一力量,体现在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身上,被作者说了一遍又一遍。书里的人无非就两种,爱说话的,和不爱说话的,说得明白的,和说不明白的。而不管爱不...  

评分

刨去那些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短篇,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我只读过两篇:《故乡天下黄花》和这本《一句顶一万句》。 《故乡天下黄花》是瞬间就把我给镇住了,让我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经历过那种简练无情、看似漫不经心实际刀刀见肉的叙事之后,我以为自己对刘震云的小说不会再有那种...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书里的人物都亲切,好像小时候听妈妈讲姥姥的故事。回到循环的人情世故,村庄和田野都装着小人物们类似的命运。北京的凌晨相比之下寡然无味,书里最辽远的一桩孤独,就是巧玲“一梦醒来,窗外的月牙,映在枣树的树杈间。”

评分

我就服老刘絮絮叨叨的能絮叨出这么大的格局,看哭了。

评分

这是一部讨论【交流】的小说,书里的人物们用千差万别的方式在各种排列组合中鸡同鸭讲,书中讨论了中国人传统的交流模式,涵盖你所能想到的交流障碍,很像是《巴别塔》的中国版。

评分

1、和平年代的战乱感;2、说不出来的苦才是真正的苦;3、我从未见过比刘震云更啰嗦的人。

评分

刘震云最常用的句式:“(某件事)不是因为...,也不是因为...,而是因为...”,这一下就扯出了好多事,带出了好多理。这些理看着挺绕,挺扯,但细想起来,还真是这么回事。这也正是本书的主题:一个理看起来一句话就能说清,但放到真实生活中,可能一万句话也说不清。所以,要找个能说上话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真是太难了。吴摩西半生坎坷,看着处处占理,却处处说不上话,一直在人生路上奔波,只知自己叫什么,从哪儿来,却不知要到哪儿去。牛爱国是吴摩西的翻版,表面上看一个出延津,一个回延津,但实际上都走不出心灵的困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