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国家形成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政治学 历史社会学 比较政治 海外中国研究 许田波 政治 社会学
发表于2025-02-02
战争与国家形成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 D691.2/3763
评分中国早熟政治的悲剧在于,中国在市民、商人和民间组织尚未形成足够制衡官府的力量,生产技术、制度尚不能支持庞大现代意义上的官僚机构的时间段里,就出现了封建政治和经济的崩溃,贵族文化和伦理的瓦解,以及商品经济备受压抑的情形,最终形成了国家独大、社会萎缩、个体沉默的局面。社会自治组织长期受到国家的压制和领导,并且中国帝制文化成功的改造了“宗族”和“江湖”等的伦理,形成组织间的同构关系,这种强大的帝制文化的行为路径依赖是导致传统中国政治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评分感觉怪怪的.....
评分我书读的少,骗没骗我就不知道了
评分本书比较了中国先秦走向统一,欧洲近代早期却没能统一的原因。通过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批评,作者比较好的说明了支配逻辑占有优势的先秦所以走向统一,而欧洲近代早期则更多的是均衡逻辑。不过,我始终有个怀疑,这本书将两个处在不同时代下的国家比较,可比性有几何?正如赵鼎新所说,这对于极具时间感的历史学家来说,恐怕难以让他们接受吧。
许田波,现为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她2000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获博士学位,并曾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圣母大学海伦·凯洛格国际研究所、哈里·弗兰克·古根海姆基金会和世界政治研究所的研究资助。
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界政治转型进行了思考。
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第三章 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第四章 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附录一 近代早期欧洲(1495-1915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二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56-前221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三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的操作标准
附录四 中国历史年表
参考文献
赵鼎新的评论: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998311/ 联系赵鼎新的评论,粗略说几点感受。 1 赵纯粹从方法论出发对许的批评,个人以为有问题。在先前书评中有人引用的话里已经很清楚:许的意图在于发掘一套类似的动机(富国强兵的三个面向:增强军力、加强经济能力和发...
评分读过此书。可以说,战争强化了国际机器。在一定条件下,战争的威胁促使统治者强化国家建设。但是,通常是在战争发生以前国家就已经形成。所以,严格说,国家形成的原因或许不在战争。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原始社会里部落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为什么没有形成国家?霍布斯说,原...
评分中国和欧洲历史的区别最大之处在于,中国是大国家,小社会.而欧洲往往是小国家,大社会.这个国家指中央极权力量.这从两地历史源起和发展的不同就开始了,而没有社会力量的制约,极权主义和独裁力量往往就能在中国最终获得胜利,而且由于没有社会力量的制约,其极权力量的渗透和膨胀总...
评分许田波的回應: “构建‘中国学派’必須正視中国历史”,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10 年第5 期,第124-138页.
评分在西方比较历史方法的阴影下 ———评许田波《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 赵鼎新 许田波的《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一书运用比较历史学、以国际关系理论和行为主体性(agency)为核心的理论方法,提出了如下核心问题: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
战争与国家形成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