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田波,现为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她2000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获博士学位,并曾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圣母大学海伦·凯洛格国际研究所、哈里·弗兰克·古根海姆基金会和世界政治研究所的研究资助。
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界政治转型进行了思考。
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第三章 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第四章 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附录一 近代早期欧洲(1495-1915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二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56-前221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三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的操作标准
附录四 中国历史年表
参考文献
许小姐的这本书显然不是写给我等无知平民看的,因为七零八落的充斥着各种学科的高深术语。许其实主要想说,近代欧洲没有成为大一统的帝国是因为诸侯太矬;古代中国没有建立近代欧式对等的国际政治体系是因为华夏人(其实主要是秦人)太牛逼。先不说许的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论点...
评分Merton 何其幸运。 用“正确”这个词当然太绝对了,当然看完默大的Bio之后不得不感叹:在正确的时间进入了正确的学校、遇到了正确的老师、写出了正确的Ph.D dissertation与papers、结了正确的婚、选了正确的工作,甚至生了正确的儿子。。。。。。 不是每个学生这么幸运的。 ...
评分在西方比较历史方法的阴影下 ———评许田波《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 赵鼎新 许田波的《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一书运用比较历史学、以国际关系理论和行为主体性(agency)为核心的理论方法,提出了如下核心问题: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
评分Merton 何其幸运。 用“正确”这个词当然太绝对了,当然看完默大的Bio之后不得不感叹:在正确的时间进入了正确的学校、遇到了正确的老师、写出了正确的Ph.D dissertation与papers、结了正确的婚、选了正确的工作,甚至生了正确的儿子。。。。。。 不是每个学生这么幸运的。 ...
无聊的就是比较,你能去除多少个干扰因素?你能证明多少个因素是重要的,而另一些是不重要的?你光通过那么基本中国文献就回归甚至想重建春秋战国历史??异想天开,比较实际是做学术之大忌,特别是国关的做历史比较,搞得造好也不过是哗众取宠
评分本书比较了中国先秦走向统一,欧洲近代早期却没能统一的原因。通过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批评,作者比较好的说明了支配逻辑占有优势的先秦所以走向统一,而欧洲近代早期则更多的是均衡逻辑。不过,我始终有个怀疑,这本书将两个处在不同时代下的国家比较,可比性有几何?正如赵鼎新所说,这对于极具时间感的历史学家来说,恐怕难以让他们接受吧。
评分中国早熟政治的悲剧在于,中国在市民、商人和民间组织尚未形成足够制衡官府的力量,生产技术、制度尚不能支持庞大现代意义上的官僚机构的时间段里,就出现了封建政治和经济的崩溃,贵族文化和伦理的瓦解,以及商品经济备受压抑的情形,最终形成了国家独大、社会萎缩、个体沉默的局面。社会自治组织长期受到国家的压制和领导,并且中国帝制文化成功的改造了“宗族”和“江湖”等的伦理,形成组织间的同构关系,这种强大的帝制文化的行为路径依赖是导致传统中国政治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评分作者虽是香港人,但是不通中文,又是已婚妇女,相夫教子耗费精力。结果这本书在史料上不精,结论更是牵强。
评分中国早熟政治的悲剧在于,中国在市民、商人和民间组织尚未形成足够制衡官府的力量,生产技术、制度尚不能支持庞大现代意义上的官僚机构的时间段里,就出现了封建政治和经济的崩溃,贵族文化和伦理的瓦解,以及商品经济备受压抑的情形,最终形成了国家独大、社会萎缩、个体沉默的局面。社会自治组织长期受到国家的压制和领导,并且中国帝制文化成功的改造了“宗族”和“江湖”等的伦理,形成组织间的同构关系,这种强大的帝制文化的行为路径依赖是导致传统中国政治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