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逼使理性与感性、细腻生动的恋爱过程全记录。
其间,才子德波顿细述一段情缘中的邂逅、迷恋、平凡中的幸福、熟悉后的倦怠、女友移情别恋、挽回无望、自杀、醒悟,以至一段情完全成为过去。他认真思辩自己的感觉,忠实记下与女友交往中的各个细节,特别是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思考,文字生动、处处机锋,不仅有极大的阅读乐趣,阅毕更令人回味无穷。
来吧,想爱、正在爱、曾经爱过的读者诸君,来看看“我”谈的那场恋爱是怎么回事。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一位不乏米兰·昆德拉的批评深度,深具罗兰·巴特尔的解构气质;但,比昆德拉有更立体的爱情思维,比巴特尔更熨贴恋人的爱情神经,激活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本书是一部融合理性与感性,细腻生动的恋爱过程的全记录。忠实记下与女友交往中的各个细节,特别是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思考 ,文字生动,处处机锋,不仅有极大的阅读乐趣,阅毕更令人回味无穷。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爱情是一种馈赠,而馈赠的因由不为我们所知。 【相遇】爱的需要总是先于爱一个特定的人。我们选择的伴侣必定在相遇的人当中,如果给与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航班,不同的时间或者事件,那么爱上的可能是不同的人。人们总是混淆了注定去爱和注定爱上一位特定的人之间的区别。 【...
评分看完志明与春娇,无限repeat其中一首ost叫做can't stop smoking,节奏明朗清澈,一对恋人午夜在街头静静散烟的感脚。 这种气氛里,认认真真重温了一遍德波顿的《爱情笔记》。德波顿小哥之为一个瑞士银行家出身富二代,私立公学剑桥精英,我从头到脚BS他的工作颂歌,但世间万千...
评分上次写书摘还是看《英国式谋杀的衰落》的时候,放着一堆的期末论文拖着不写,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还做了摘要,除了说明这本书不是一般的好看(都把它排在我最爱的奥威尔随笔集之后了),还有就是我确认了自己肯定有论文拖延症(我总不可能是打字爱好者吧)-_-! 1、钟情之人美...
评分还是从小细节说起吧。作者在书中提到,他不确定他对克洛艾的感情就是爱情,也许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这种情感有不同的解释。然后他举了例子,阿维拉的圣特里萨修女,引用了一段日记式的文字:某个少年如此夺目,好像拿了一把金色的剑刺进修女的心。作者说也许修女成就了一次精神...
评分一 《爱情笔记》是阿兰八本作品中让我最心服口服的一本,它介于小说和杂谈之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不能再俗套的恋爱-分手-找到新欢的故事,却在故事发生的同时冷眼观看着这个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体验不能冷静分析的过程,甚至用哲学、心理学解释了一切,让我顿觉自己曾经...
爱情在本质上不是分析性的范本,而是叙事性的context,真正能够理解一个人的爱情,最佳方法是:听他讲述关于他的爱情故事,描绘他心中的理想之爱。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质疑:毕竟故事只是外在的,他们只是我们内心的预设,我们只能通过听别人故事来了解我们自己,体验而不是获得。
评分"克洛艾和我會危險地陷於這馬克斯兄弟式思維的螺旋運動中,一方愛意加濃使另一方愛意消減,直到愛螺旋狀地消亡。"
评分为了分析,硬拼了些故事来
评分在某种意义上,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和德波顿的《爱情笔记》极其的相似。
评分写得非常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