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情

中国人的性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1932) 又作明恩普。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1872年来华,初在天津,1877年到鲁西北赈灾传教,在恩县庞庄建立其第一个教会,先后在此建立起小学、中学和医院;同时兼任上海《字林西报》通讯员。他在鲁西北传教30年,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如《中国文明》《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的研究》《中国在动乱中》《王者基督:中国研究大纲》《中国的进步》《今日的中国与美国》《汉语谚语俗语集》等,有的在美国多次重印,有的被译成其他文字出版。1905年辞去宣教之职。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返回美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恩溥的明智和远见愈加令人信服。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他熟悉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因而他知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影响中国的未来。1906年,当他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清王朝支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时,他大概已经意识到了实施这一计划所能具备的历史意义。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后改名为清华大学)的成立,为中国留学生赴美打开了大门,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从封闭的国度走向世界,他们中间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归国后成为不同领域的精英。

明恩溥的建议不仅仅落实于教育方面,如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的建立,还落实在与民众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领域,影响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革。如今,在中国教育界和医学界,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仍是公认的佼佼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走进它们的大门时,很多人不会想到,明恩溥——这个多少令中国人有些陌生的名字曾与它们联系在一起。

出版者:长征出版社
作者:阿瑟·史密斯
出品人:
页数:253
译者:王续然
出版时间:2009-5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04490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中国人
  • 阿瑟.史密斯
  • 性格
  • 社会
  • 劣根性
  • 中國
  • 中国
  • 中国性情
  • 文化性格
  • 民族心理
  • 传统观念
  • 人性探讨
  • 社会习俗
  • 历史演变
  • 思想特征
  • 人格特质
  • 群体行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人的性情》一书被译成法、德、日等多国文字,使阿瑟·史密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一度成为西方世界研究中国、看待中国的依据,也成为来华传教士的必读之书。在《中国人的性情》中,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试图不偏不倚地描述中国人的性情,但由于无法超越文化与时代的偏见与局限,基督教的普世精神与偏见、西方中心主义及其文化固有的优越感构成了其观察和叙述中国的既定视野。因此,阿瑟·史密斯描摹在异域文化背景上的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的性情会变得模糊甚至扭曲是在所难免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都必须要和别人扯几句“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似乎成为划分自己与那些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光着膀子走在大街上的低素质人群的重要标准。 前两天先生发我一个笑话。 『昨天我去买票,一个小伙子直接插队站在我前面。我问他:“你这个人怎么不排队啊?”他...  

评分

在西西弗囫囵吞枣的把书一口气看完了,不可谓不痛快。 在打开这本书之前,请你注意!如果你是怀着逮出妖魔化中国的心理抠作者字眼的话,请止步! 作者作为一个来中国传教的美国人,在中国生活了50余年。可以说在一个离他的上帝大老远,而且放眼望不到一个同胞的地方渡过了大半...  

评分

最近看了一本书,很好,书名叫《中国人的脸谱》(Chinese Characteristics)。有了网络以后,很少看书,能从头到尾看完整的更少了,但这本书做到了。 作者原名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1932),生于美国,中文名明恩溥。1872年来到中国,随后在中国生活达54年,后回美国安...  

评分

现在看来,明恩溥的这本书应该叫做《19世纪的中国人》,里面说到中国人的很多特点,现在都趋于消失了。当然,在某些贫困落后的地方可能还会看到。 比如说到中国人节俭,使用任何一块布料,都能充分使之物尽其用。但现在,即便一个不那么喜欢炫富的人,都不可能节俭至此(家中...

评分

这是一本鲁迅先曾极力推荐过的书。 读过之后我 想了很多,在此与大家交流。 书中的主要思想,说穿了就是对两中文化的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当然是那个已经被我们完全接受的,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中国人有劣根性。 这样的话我们已经认定为真理,并且将其作为中国之所以贫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样的书,用碎片时间搞定

评分

100多年前外国人观察到的中国人性格。西方的学者很善于从亲眼见到的事物中去推断结论,而且看到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特征。这和本国学者比如柏杨研究的中国人又有不一样之处。

评分

对于在其他国家生活过的外国人而言,由于他们熟悉现今其他国家的经历,要减轻中国人的不幸遭遇,一个简单明了而十分必要的方法就是迁移国外。

评分

十九世纪的中国,城市建设和西方不能相提并论。当时的社会,还是以农村人居多,即便是当时的都市,姑且这么说吧,也还是乡下气息很重。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乡下就怎么不好,我也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因为乡土气息浓郁,所以才更能显示出中国的传统来。而这些传统,有的现在似乎已经不再了,比如书里提到的过于节俭,不过,我小时候,可是接受着这样的教育长大的。还有,书里提到的好多好多情况,在现实社会中依然能够找出影子来,“缺乏同情”、“随遇而安”,“缺乏诚信”等,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现实中有,就说这是全部。怎么能够以偏概全呢?看书而已,看过之后多些思考才是,而不能咬着不放,说作者是老外你怎么能这样说!不过,看来作者真的是为了写出研究、观察了不少。Now, 07:46, January 25th, 2014。

评分

翻译出来的语言 有些别扭 所以看了 不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