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本身的感觉》一书中,作者克里斯托弗·科赫对意识给出了一个直接的定义,将意识定义为任何的主观体验——从最平凡的到最高尚的活着的感觉。心理学家研究的认知操作是一种特定的意识知觉,神经科学家在追踪大脑中的神经关联的过程中认为大脑是思考的器官。但为什么是大脑而不是心脏、肝脏或者其他器官呢呢?科赫认为,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是从一些感官经验开始的,先要了解我们的身体结构,然后进入大脑的定量理论。 本书描述了这个理论如何解释意识神经学的许多事实,以及它是如何被建立并且被世人熟知,最终成为一个临床上有用的意识测量标准的。
克里斯托夫·科赫,德裔美国神经科学家,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担任了27年的教授,目前是美国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科勒长期从事计算生物物理以及视觉和意识的神经基础研究,并与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开拓了对意识的科学研究。克里克去世后,科勒继续从事意识和大脑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相继出版了《对意识的探索——神经生物学方法》《意识:一个浪漫还原论者的自白》等著作。
很关注这个领域,于是此新书一上架就读了。关于意识的相关理论历来由于翻译问题需要读者根据原文自己做对照阅读,但是本书的译者非常清晰地区分了相关概念,我认为符合原著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易于理解。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精细阅读的译著,对于专业研究有帮助。入门级读者还是...
评分一直特别喜欢第一推动的丛书,所以有时候即使是自己不了解的领域,甚至是完全不知道的领域,也敢入手,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入手是我的错,只要我入手,下面的就交给第一推动,他,肯定能把这个未知的领域给我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那么,就是一个新的世界的大门向我打开。 ...
评分 评分首先非常高兴能够入选本次鉴书团,感谢湖南科技出版社送来的书。 写书评按说至少应该把书读完,可是这本书我实在没有动力看下去,因为它的翻译实在是太烂了。本书目前能到9.6的高分,我认为虚高,我只能给两星。 有些书的翻译水平不高,但你至少还能看懂。但对于本书,我甚至十...
评分美国科赫数十年来一直关注意识问题,并且,他是以自然领域的进路探索意识,在这个意义上,由于依傍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科赫的研究相较于同类型的哲学著作有更大的向外拓展的可能。 本书的整体结构从意识定义与主体性出发,引出ITT的相关研究与整体的提法,基本上在每一章都佐以...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身为人类,对未来、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让我迫切想找到一些科学根据来证明人类的某些部分还是不可替代的!
评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世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获得任何关于灵魂的确切知识”。将意识定义为主观体验,这个定义相当的简单,但是什么是“主观”,“体验”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剥离了一切感觉(体验)是不是就是真的“生不如死”了呢?在这本书中,作者讨论了人类的意识,提出了重要的“整合信息理论”,并概述了这一理论如何依赖内在因果力来界定意识体验(虽然听起来很像玄学但是相信我真的是科学但是请不要重复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这样的蠢话科学没有尽头谢谢)。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讨论了“人工智能是否会拥有与其人类水平智能相匹配的人类水平的意识”,并指出“体验不是从计算中产生的”,再完美的人脑模拟软件也不过是“一座无人的空屋”。在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也提到了这一理论所面对的争议,并直言“要么证实,要么证伪”。
评分本书阅读轻松不枯燥,读者在阅读中轻松获得神经意识的科普知识,深层次的学习到意识是什么、意识与脑、超级心智与纯粹意识之间的关系…… 作者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从论述意识就是任何一种体验讲起,到探索意识的深度,心理学家的主观测量法,最后鼓励读者去领会意识,追求存在的真正本质。 第一推动丛书:生命系列出版的新书,作者是专业的神经科学家,但却有着高超的文学功底。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解意识神经,文字精彩、生动、轻松、有趣。 本书可以帮助神经和精神病患者,了解意识神经和脑生物物理特性的相关知识,会对病情有所帮助。
评分也许我不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作为一本科普书籍它的阅读是有门槛的。很多专业名词不加铺垫或解释直接堆出来,语句并不通俗易懂,不知道是不是跟翻译水平有关系。 科普,为的是推动科学的普及,这本书更像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论文。
评分实话说我现在的水平从第五章开始没办法弄明白,以后可以当词典翻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