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伯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 1897 - 1990),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被誉为20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和21世纪的社会学家,像他这般拥有横跨两个世纪盛誉的学者非常罕见。
《文明的进程》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 作者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使这部著作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读本。 本书由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郑重推荐。
从4-7世纪开始有了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多余的人口,有些农奴失去了到田地里耕种的机会,就聚集到大的庄园附近,成为手工业者。加强了分工,慢慢形成了城市和货币。 11世纪十字军东征开始进一步扩大土地占有。当时整个社会不管哪个阶层都对土地如饥似渴。 王室通过扩张战争获取土...
评分读《文明的进程》序言部分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研究 西方国家世俗上层行为的变化 Norbert Elias (著) 袁佩莉(译)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上海) 1998年4月 序言是《文明进程》再版时Elias特意撰写的,意在再次表明自己先前认为已在书中明显表述...
评分16世纪的一本书《男孩的礼貌教育》,以及随后的一些书,都谈及各种行为礼仪的问题,比如: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大小便;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在别人面前赤身裸体;不要在餐桌上对着桌子咳嗽;不要吐痰过桌,或吐到别人身上;不要大声擤鼻涕;吃东西不要叭唧嘴;咬过的菜、啃过的肉...
评分一、韦伯与埃利亚斯对历史进程的认识 1、韦伯与埃利亚斯二者的研究领域都是趋向于历史,并且是相对长时段的历史发展。 2、在韦伯看来,历史进程最后走向的是一个逐步理性化的过程,宗教的发展对于社会的面貌及进程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其讲到的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儒教与...
评分埃利亚斯凭借本书在80多岁才著作等身,这对埃利亚斯来说确实是不公平的。当然,我们后来者没有资格来评论埃利亚斯的历史,也没有资格来评论《文明的进程》所遭遇的历史,或许,这本书的历史本身就值得研究。阅读完该书,确实是一个十分美妙的心理体验过程。 这本书的最大的亮...
刚看明晰洞见,字字珠玑,分析鞭辟入里,看得非常过瘾。看书名可知作者野心颇大,到最后可见作者失去足够控制力,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但这仅仅相对这书自身而言,相对很多关于人类学的书,这本绝对算一本好书,源于诺伯特·埃利亚斯自身深厚的功力。
评分多少有点厚,埃老爷爷的絮叨是领教过的,这次好像更絮叨了...不过体系什么的还是没有变;以及,ms这书可远不止人们常说的什么吐痰吃饭礼仪之类...
评分不经大脑地读得太快了
评分终于看到全本了。
评分以精神分析纲领处理文明史问题的经典著作。这种研究的基本进路是,首先假定个人具有某种本能(在这里是情感的自我表达),然后表明对这种本能的压抑形式如何在历史之中发生了变化,最后揭示在本能的升华方式上发生的相应变化。作者的创见在于对暴力的关注:不同于那种将暴力当作社会的边缘和失范情况的作品,他表明暴力一直都潜伏在生活的视野之中,只不过在文明的进程中,暴力尤其是身体暴力愈来愈为某个小群体(军队、警察)所垄断。由此带来的并非从暴力之下的解放,而是其威胁转入人的内心,人的“文明化”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将暴力的威胁内化、以瞻前顾后取代以身犯险的过程。对于这一转变,作者的态度是中立的:尽管表面的安全增加了,但人自我表达的可能性和强度却愈益衰弱,社会影响的链条也愈来愈长,以至于人们往往显得像是纯粹机械地做着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