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非诗

诗与非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意] 贝内德托·克罗齐
出品人:
页数:368
译者:郭逸豪
出版时间:2025-5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246071
丛书系列:文学与思想译丛
图书标签:
  • 诗歌
  • 文学
  • 散文
  • 现代诗
  • 当代诗歌
  • 诗论
  • 文化
  • 艺术
  • 思想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诗的美,如同哲学的真,是坚不可摧的。”本书是克罗齐为撰写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所作的札记。他以直觉式的洞见捕捉到了司汤达、波德莱尔、莫泊桑、福楼拜、易卜生等文学家在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呈现的诗性表达,以及由此所散发的人性光辉与思想魅力。克罗齐的阐释从文学延伸至历史与哲学,吉光片羽,洞见幽微。以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的独特画卷,为理解同时代的欧洲思想提供了剖面。

————

世间万物有两种观看的方式,第一种是理性冰冷的凝视,它如烛火般寒冷与低沉,另一种则是以心灵炙热与同情的目光,像上帝的太阳一样把一切都镀上金色,赋予一切生命。这道心的光芒就叫作诗……

易卜生的道德形象从未像其他伟大诗人的那样让我们感到亲近和熟悉,因为他从未下降到我们身边,爱我们所爱的简单事物,像我们一样不完美地爱着,像我们一样痛苦和享受。他用一种自己的单色棱镜去看待一切,而从不像我们这样,用无色水晶或者五颜六色的镜片来人性地看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贝内德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著名意大利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也是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美学、历史哲学和伦理学方面广有建树。著有《逻辑学》《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美学原理》等。

译者简介

郭逸豪,罗马第二大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罗马公法理论、中世纪法律史、政治思想史。译有《苏珊•桑塔格:精神与魅力》、《柏林共和时代的德国法学》(合译)等。

目录信息

1 阿尔菲耶里 1
2 蒙蒂 18
3 席勒 30
4 维尔纳 43
5 克莱斯特 50
6 沙米索 58
7 沃尔特·司各特 63
8 福斯科洛 74
9 司汤达 88
10 莱奥帕尔迪 101
11 阿尔弗雷多·德·维尼 118
12 曼佐尼 133
13 乔万尼·贝谢特 151
14 朱斯蒂 169
15 海涅 178
16 乔治·桑 194
17 费尔南·卡瓦列罗 215
18 阿尔弗莱·德·缪塞 237
19 巴尔扎克 253
20 波德莱尔 264
21 福楼拜 279
22 左拉和都德 292
23 易卜生 304
24 莫泊桑 318
25 卡尔杜奇 331
人名索引 339
译后记 34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后期克罗齐看出,批评不如说是从情感领域,转变为思维领域:“我们坚定确信的是,诗歌应该具有诗意,而批评恰恰相反,应该具有散文意味[prosastica],不应该希望它的效果超过将真实的趣味印象,归结为合乎逻辑的和推理缜密的形式”批评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因为。批评是判断,而判断则隐含着一个判断标准,一个判断标准隐含着一个概念的思维,一个概念的思维隐含着与其他概念的一层关系,诸多概念的一层关系,最终是一套体系或者哲学。批评史依然属于必要,因为除了关于批评的批评,此外就不存在批评。克罗齐往往开始论述一位作者时,从有关他的批评的历史谈起,不论莎士比亚,阿里奥斯托或是高乃依,赫尔德林,或是但丁,克罗奇敢于给出判断!相应的,非诗问题反而是次要的,不应该陷入到形式主义与纯诗问题的陷阱????

评分

“诗的美,如同哲学的真,是坚不可摧的。”在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的时气中,读到克罗齐金光闪闪又斩钉截铁的论断,仍然有本能被触发的感动。

评分

后期克罗齐看出,批评不如说是从情感领域,转变为思维领域:“我们坚定确信的是,诗歌应该具有诗意,而批评恰恰相反,应该具有散文意味[prosastica],不应该希望它的效果超过将真实的趣味印象,归结为合乎逻辑的和推理缜密的形式”批评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因为。批评是判断,而判断则隐含着一个判断标准,一个判断标准隐含着一个概念的思维,一个概念的思维隐含着与其他概念的一层关系,诸多概念的一层关系,最终是一套体系或者哲学。批评史依然属于必要,因为除了关于批评的批评,此外就不存在批评。克罗齐往往开始论述一位作者时,从有关他的批评的历史谈起,不论莎士比亚,阿里奥斯托或是高乃依,赫尔德林,或是但丁,克罗奇敢于给出判断!相应的,非诗问题反而是次要的,不应该陷入到形式主义与纯诗问题的陷阱????

评分

后期克罗齐看出,批评不如说是从情感领域,转变为思维领域:“我们坚定确信的是,诗歌应该具有诗意,而批评恰恰相反,应该具有散文意味[prosastica],不应该希望它的效果超过将真实的趣味印象,归结为合乎逻辑的和推理缜密的形式”批评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因为。批评是判断,而判断则隐含着一个判断标准,一个判断标准隐含着一个概念的思维,一个概念的思维隐含着与其他概念的一层关系,诸多概念的一层关系,最终是一套体系或者哲学。批评史依然属于必要,因为除了关于批评的批评,此外就不存在批评。克罗齐往往开始论述一位作者时,从有关他的批评的历史谈起,不论莎士比亚,阿里奥斯托或是高乃依,赫尔德林,或是但丁,克罗奇敢于给出判断!相应的,非诗问题反而是次要的,不应该陷入到形式主义与纯诗问题的陷阱????

评分

“诗的美,如同哲学的真,是坚不可摧的。”在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的时气中,读到克罗齐金光闪闪又斩钉截铁的论断,仍然有本能被触发的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