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内容简介:霍妮继阿德勒及荣格之后,与亚历山大、苏利文及弗洛姆等其他学者并称为“新弗洛伊德派”。他们搁置弗洛伊德的“性”和“原欲”的观念,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详细叙述了神经官能症者的发展倾向,它对人们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病态方面的临床或理论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包含了一个基本的道德问题――涉及人类的欲望、动力或探求完美的宗教教条。霍妮继阿德勒及荣格之后,与亚历山大、苏利文及弗洛姆等其他学者并称为“新弗洛伊德派”。他们搁置弗洛伊德的“性”和“原欲”的观念,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详细叙述了神经官能症者的发展倾向,它对人们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病态方面的临床或理论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包含了一个基本的道德问题――涉及人类的欲望、动力或探求完美的宗教教条。
霍妮亦排除弗洛伊德的原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构造组织的想法,而提倡真我、实我和理想自我等组合的人性发展。依她的看法,对精神官能症患者的治疗而言,应瓦解对其人格发展有阻碍的理想化自我形象,并在实我里找出真我而抒发其个性成长的有能,这才是精神分析的精髓。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不只介绍关于精神官能症的知识,并探讨正常人的人性发展过程。因此,对对探究人性有兴趣的一般读者,这的确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很久以前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是弗洛伊德的弟子Karen Horney所著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又名《自我的挣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本书的精神分析更多地着眼于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所有“人”更加关注的“尊严”及“意义”等问题,而不是...
评分第一章 1 基本焦虑:当一个小孩在童年时期没能得到持续的爱时,他会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潜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他会强烈的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最原始的基本焦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富人家的孩子性格更好更优秀的原因。没有了金钱上的窘迫,大部分的父母更可以全...
评分 评分《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深入透彻地分析了这样一种竞争性人格: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对于一切外在价值的雄心勃勃、永无止境地追寻荣誉、永不满足地自我要求,却从来不曾接近内心,不曾体会真实的快乐。 从儿童时期开始,由于父母养育和回应的缺陷,以及其他种种不利...
通过这书吧,基本明白了我妈为啥一生坎坷了,甚至对年幼无害的我总是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噢,酱紫啊,大概明白了。这种心理问题,不好好找咨商师咨询,靠阅历、年龄什么的自己治不好的。我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真的是,自己没有幸福的能力,还让周围的人也受纠缠。反观我自己的感情经历,我一直以为这种出于自己内心的不安而外化出来的控制欲或者对亲密关系的永远不满,会随着年龄长大而自动消失的。我还是托大了。不会的,看看我妈就知道了。书里说得也清楚,这种“心病”,难治。
评分分析与认识人
评分翻译已经算好的了,不过这书的排版有点纠结。字太密集了,再扩充几页会死啊。。
评分整本书的对神经官能症剖析之深入,至少以个人体验,得用“荒谬真实”来形容。这也可能与我自己的长期焦虑,所思考的不谋而合才能产生极强的共鸣感。 最开心的是这本心理学终于不是励志畅销读物文风了,行文逻辑风格会给人一种读论文式的极大快感,通宵达旦也值得。
评分写得太纠结了。不得不说虽然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很不好使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