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译者:舒昌善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1881年11月28日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庭,1919至1934年生活在萨尔茨堡.之后流亡英国,1941年移居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尽。
舒昌善,浙江上虞人,德国哲学博士。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增订版)是以德国菲舍尔出版社1997年最新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为底本,在对译者的以前两个中译版本(三联版及广西师大版)修订的基础上,补译了茨威格的另外两篇历史特写——《西塞罗》和《威尔逊的梦想和失败》。增订版于2009年6月北平第1版第1次印刷,本书为第1版第2次印刷,译者在“第2次印刷”的版本中又做了不少修改。
读完这本书花了我几乎两周的时间,比我想象的要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花了太多时间用红铅笔在书上划下史蒂芬·茨威格的那些或美妙或雄壮的词句,它们有的是绝妙的比喻,有的是经典的论述,光是这些生花妙笔下的语言,就可以让此书名垂千古了。 从此书中可以看出来,茨...
评分文 / 胡丹(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硕士生导师) 茨威格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一”。但实际上,他的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文学。他笔下的十四个故事与其说是试图再现历史上十四个著名的场景,倒不如说是利用这些场景作为背景,来虚构典型环...
评分不得不承认,我们所处的时代看似鲜花尽放实则极度平庸。拿我从事的能源行业为例,核能理论内核早在几十年前就被爱因斯坦解释殆尽,核能之后人类世界未再有革新的能源进步,到现在还吃着化石能源的老本儿。新世纪转瞬已15年,但抛开移动互联网和苹果公司偶尔的惊喜,科...
评分读到八十三岁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死在一个小站上的时候,泪水滑下来。 当时我正在UTown草地对面的长廊下,那一带白色的石板状的桌椅旁,用ipad读《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是其中的一章。 我必须强迫自己抬起头来看看天空,看看草地,来让情绪平复下来。天空高远、湛蓝,大片的...
评分全书的十个段落可以归纳为三大篇章来看:决定政治版图的瞬间,人类发现之旅和思想上的激荡。 决定政治版图的瞬间:茨威格所记录的三个历史瞬间有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由于不起眼的事件导致了最后的溃败或成就,从而影响了人类上百年的历史。政治版图的形成纵然是由...
一直不能接受茨威格一惊一乍的叙事方式
评分评分虚高,感性抒情太多,其实伟大人物本身的事迹就很震撼人,是这些群星本身而非茨威格让其闪耀,甚至茨威格的笔调遮掩了他们的光辉。好的传记如林达夫妇写美国、西班牙的人物群像,就更平实而有深度。
评分“在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情的流逝。”这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不全是渲染成功,也刻意聚焦失败。它是我继《万历十五年》之后再次阅读通俗的历史特写,虽然过于细致的描写产生了一些虚构感,但是茨威格用以定格人类发展历史瞬间的冷静而真挚的笔触依然动人。8/10
评分虽然不大喜欢选材和传记事实本身,无非都是一个文明向另一个文明的血腥屠杀,或者是人类以发展的幌子蚕食自然本身,又或者是用科学改变自然的现状,但文体本身却写得很好,各种上帝视觉,又各种悲天悯人,各种追悔莫及,各种心灵鸡汤。然后,这就叫群星?银河系的星星都要哭瞎了。
评分茨威格参与公共事务时和作品中表现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他慷慨激昂的反纳粹,同时却无比谦卑地描写战争--这是我理想中的最好的知识分子的形态。激昂,先锋,但又不失教养,充满谦逊。这不仅是一本书里的茨威格,这是茨威格世界里的茨威格。群星是我读过短篇历史人物特写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我知道有人在尝试这种写法,取的效果也还不错,但是可以无比肯定的是,茨威格的写作,世界只此一家;茨威格的学识,像一个圆润丰满的女人,在骚气和俗气中,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点。五星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