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切都是生意。 婚姻就是两个人彼此达成的契约而已,记得恩格斯的理论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瞧瞧,这可是位大哲学家的深刻见解呦!而且这个男人只是和女友同居,那么另外一位更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他的朋友,那位犀利的解剖资本的男人马克思,更是一位和女仆有私生子,葬...
评分 评分最先认识奥斯丁是通过《傲慢与偏见》,原因也不必多说了。我在早期曾看了BBC的连续剧,对达西的扮演者Colin Firth情有独钟,我觉得他把达西演活了,没人能比得上。后来迷上了BJ日记,Colin Firth在剧中的人名也叫达西,可见他演的达西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在奥斯丁心目中,门当户...
评分这书写于1815年,只比《红楼梦》晚30年左右。想象一个水平很一般但态度很认真的英文读者读《红楼》,就可以知道我读《爱玛》时碰到的困难。陌生的字眼,陌生的句式,很多长句复句,很多双重否定,无处不在的讽喻,含蓄委婉的褒贬... ...200年前的英国小乡绅,真的都是这么说话...
爱情启蒙
评分旧书橱里淘出来的爱情启蒙
评分朋友送的书,84年的版,定价才1.43元,满满的来自那个父辈青年时期的年代气息。这个译本也很好,想到以前一度看不起奥斯汀,认为这个女人一生都在研究“可嫁性”,自己却终生也未嫁出去。现在想来那实在是太中二又颐指气使的发言,生活可以给予奥斯汀的智慧让她在拮据里活得自得,但这种自得极其有限——她知道这一点,且一直知道这一点,阶级的鸿沟教会她的并非不可逾越,而是逾越的风险。她失败了,但这不是她的错。她拥有作为一个女人所拥有的极大睿智,却细腻得整合在每一处生活的罅隙里。
评分爱玛的形象很丰富饱满。哈里特小姐最受罪了,感情都被爱玛误导了。
评分来看这种平淡日子的小说,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与哲理,更是要平复下昨天雨果九三年带来的悲恸与震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