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論著的基礎是一九二七年在愛丁堡大學心理學研究班小組討論會上宣讀的論文《論悲劇的快感》。
朱先生在前言提及,这本年少之作是他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如果不是自谦,中国美学大家把他同时也自认仅是扬弃各派观点并无独创理论的著作当成巅峰之作,是不是可以解读成,我们的文艺论著乏善可陈? 确如朱先生所言,书的格式一般是: 1.提出某个关于悲剧的美学观点; 2.用...
評分佛教认为,人生来便是吃苦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于是,于生命无穷尽的痛感中寻求快感,使得悲剧审美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同情和隔岸观火的安全感。我们既满足于在别人虚构的故事里投入真实的情感留下自己的泪,又丝毫不被剧中的苦难所伤。因此,悲剧的美一...
評分虽然顶着一看就很让人感兴趣的书名,内容也比较好读,罗列了很多在当时很新鲜又有趣的观点。但时至今日再来看这本书,我觉得哪怕拿它来当入门科普都不太合适,有太强的误导性,主要问题就是观点太陈旧了,加上这是朱老爷子年轻时的书,内容比较浅显,论述也不够清晰,使得这本...
評分笔记/以悲为美文献抄 作者/十生 王振复认为:“中国文化在印度佛教入传以前,一般只承认人格之悲,不承认人性之悲;只承认生活之悲,不承认生命之悲。”干振复:《中美学史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版,第页。 “在我们人生理想追求中存在的这种痛苦有如下诸种不同的表现...
評分本书第七章引述“永恒正义”论,其中提到黑格尔心中“最完美的悲剧典范作品”,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在黑格尔看来,国王和这位少女都各有道理,克瑞翁维护国家权威和安全是正确的,安提戈涅维护家人应负的神圣责任也是正确的,但他们又都有错误,克瑞翁不该损害...
硃光潛先生早期的論文,可以看做他早期美學思想的觀念,分析瞭悲劇快感以及快感的心理構成,同時又把悲劇和宗教哲學進行對比分析,對西方的悲劇美學逐一分析並且進行揚棄。同時對比後來的《西方美學史》,這部早期的著作少有馬剋思主義的痕跡,甚或將唯物主義和悲劇美學對立起來,非常值得研究!深受啓發。
评分不斷重讀不斷領悟
评分觀點基本上是建立在作者自己對“悲劇”的定義上。大部分堆砌觀點+贅述,並沒有提齣什麼新觀點,基本是部分批判部分提取的總結式發言。同意“悲劇全在於對災難的反抗”。
评分經典學術著作
评分觀點基本上是建立在作者自己對“悲劇”的定義上。大部分堆砌觀點+贅述,並沒有提齣什麼新觀點,基本是部分批判部分提取的總結式發言。同意“悲劇全在於對災難的反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