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阁与画舫

闺阁与画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汇群
出品人:
页数:278
译者:
出版时间:2009-7
价格:4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1127687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女性
  • 文化史
  • 李汇群
  • 清史
  • 女性研究
  • 历史
  • 明清小说
  • 文化
  • 闺阁文化
  • 画舫生活
  • 女性题材
  • 古典美学
  • 江南风物
  • 文人画
  • 生活志趣
  • 诗意栖居
  • 传统女性
  • 艺术修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闺阁与画舫: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江南文人和女性研究》重点考察清代嘉庆道光年问(1796—1850)江南文人与女性的交游唱和以及相应的文学创作。“闺阁”,指能诗善文的闺阁女诗人;“画舫”,得名于清代中期出现的几部记载江南城市轶事的笔记,在书中借指那些与文人唱和的“名妓”。嘉道文人对“闺阁”与“画舫”的书写中,存在着一些相同的特点,这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女性观念,并折射出他们特殊的生存状态。

作者简介

李汇群,出生于1978年10月,籍贯湖北荆州。1995—2002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200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5年9月至今,任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兴趣为文化传播、性别传播等。

目录信息


绪论
上编
第一章 嘉道文人与闺阁伴侣
第一节 文人对闺阁之奖掖
一、闺秀诗文集的编纂
二、袁氏五女的交游唱和
三、其他文人的奖掖师从活动
第二节 闺阁于文人之影响
一、以家庭为单位的唱和和鼓励
二、闺阁女性对文人的理解与支持
三、作为“书写”对象的闺阁女性
第二章 嘉道文人与画舫冶游
第一节 画舫冶游的文人群体钩稽.
一、南京
二、苏州
三、扬州
第二节 画舫冶游在嘉道时期的出现
一、晚明青楼文化传统的接续
二、烟花业在嘉道时期的兴盛
第三节 画舫冶游影响于文人创作
一、文人题赠
二、《风月梦》:以“城市”为中心的狭邪小说
三、仕女画家与画舫冶游
第三章 符号·投射·寄寓——嘉道文人的女性书写观念
第一节 从“仆本恨人”谈起
一、嘉道文人的“恨”意剖析
二、泛文与泛情
第二节 “才女”与“名妓”:文人社会的流行书写
一、薄命才女
二、名妓
第三节 投射和寄寓
一、小青如镜:对女性投射的解读
二、文人的寄寓:自怜与惜花
下编
第四章 车持谦及其“画舫”系列
第一节 “捧花生”其人其事考
第二节 《画舫》系列对《板桥杂记》的继承与新变
一、纪人与纪地
二、对清初历史的重新思考
三、想象与书写的矛盾
第三节 青楼书写的背后:理想与策略
一、“种情人”与“传情笔”的理想
二、由色悟空的书写策略
第五章 陈裴之的真情与幻情
第一节 用世之志与入世之痛
一、立志与科考
二、求仕与经济
三、幕游与幻灭
第二节 闺阁唱和的真情
第三节 求文名之幻情
第六章 蒋坦和关镆
第一节 由《秋灯琐忆》的创作年代引发
第二节 蒋坦、关锳身世及交游考
一、家世出身
二、师承长辈
三、朋友交游
第三节 虚构与逃脱:蒋坦关镆婚姻生活的正反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秋灯琐忆

评分

秋灯琐忆

评分

男性对女性的态度、与女性的关系、对女性的书写是女性自身创作的最好参照,故本书以文人与女性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从“闺阁”与“画舫”两个角度切入,探讨嘉道时期江南文人对女性的书写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折射出来的文人心态和社会风尚。而从更全面的角度来描述文学史、采取晚明作为论述嘉道的参照背景、对文人社会中的语言文化符号作进一步的分析,则是贯通全书的三条或明或暗的脉络。作者不满由诸多著名文人连贯而成的文学史书写所反映出名人决定历史的观念,“落实到文学史的书写,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固然是文学研究所应关注的重点,而要更全面地反映‘彼时’文人的生活及文学活动,则应该将更多‘第二流’‘第三流’的文人纳入研究视野”,故除了袁枚与陈文述外,将更多的关注给了车持谦、陈裴之与蒋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评分

男性对女性的态度、与女性的关系、对女性的书写是女性自身创作的最好参照,故本书以文人与女性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从“闺阁”与“画舫”两个角度切入,探讨嘉道时期江南文人对女性的书写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折射出来的文人心态和社会风尚。而从更全面的角度来描述文学史、采取晚明作为论述嘉道的参照背景、对文人社会中的语言文化符号作进一步的分析,则是贯通全书的三条或明或暗的脉络。作者不满由诸多著名文人连贯而成的文学史书写所反映出名人决定历史的观念,“落实到文学史的书写,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固然是文学研究所应关注的重点,而要更全面地反映‘彼时’文人的生活及文学活动,则应该将更多‘第二流’‘第三流’的文人纳入研究视野”,故除了袁枚与陈文述外,将更多的关注给了车持谦、陈裴之与蒋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评分

秋灯琐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