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弗裏德裏希·席勒(1759—1805) 德國古典文學和古典美學最重要的代錶人物之一,與歌德並稱為“德國最偉大的作傢”,死後與歌德閤葬。席勒與歌德的閤作創造瞭德國文學史上最輝煌的十年,他的《歡樂頌》被貝多芬譜為《第九交響麯》四海傳唱,他以美學為依托思考瞭人性的完善、人類的命運和社會的改良。席勒的著作影響瞭幾代中國人,從蔡元培到郭沫若,從魯迅到田漢,從王國維到硃光潛、宗白華,無不推崇他的思想成就、受到他的直接影響。
張玉能 祖籍江蘇南京,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南京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美學、西方文論、文藝學等方麵研究。主要著作有《審美王國探秘——席勒美學思想論稿》、《席勒的審美人類學》、《新實踐美學論》、《美學要義》、《西方文論思潮》、《西方美學思潮》,譯著有《秀美與尊嚴——席勒藝術和美學文集》、《席勒散文選》、《赫爾德美學文選》。
簡介:
《審美教育書簡》是席勒的一部經典名著,也是現代性美學批判的第一本著作,它主張用藝術取代宗教而成為一種交往形式,強調交往理性將在未來“審美國度”中得以實現,這就建構瞭一個審美的烏托邦。今天,我們在現代性的語境中重溫這本書,可以再次感悟到他充滿浪漫精神的美學指嚮、他對現代性的潛在危機的憂慮。席勒這些博大精深意味雋永的思想,強有力地棒喝著我們這些忙碌又盲目的當代人。
導讀:
隻有在藝術中,人纔是遊戲的;隻有在遊戲中,人纔是自由的。
尼采說:席勒使德國人變得年輕。
美學專傢、南京大學教授周憲先生傾力推薦:
“席勒這本寫於兩百多年前的書信集,還在強有力地棒喝著我們這些忙碌又盲目的當代人,由此可見偉大思想的永恒魅力。”
這些書簡是那麼美妙宜人,就像一杯可口的飲料,甫觸到舌尖就能調動起你全身的神經係統。我長久以來所認為正確的東西,我經曆過的以及想要經曆的東西,以一種如此緊湊、如此和諧的方式被呈現瞭齣來。
——歌 德
正如一副軀體,如果缺少某種化學元素、某種維生素,就會衰弱、生病,而“席勒”這個元素正是我們的社會這個有機體所不可或缺的東西。
——托馬斯·曼
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以及其他文章裏建立瞭浪漫運動時期的人道主義的理想;理想的人是全麵得到和諧自由發展的“完整的人”。
——硃光潛
总的来说,席勒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最多的原理就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单纯的从哲学上来说,就是所谓事物的内外因。即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席勒以高度抽象的解释方法解释了一种所谓的“和谐美”。从人、神、以及自然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这种美。抽象的人格就是字我、绝对...
評分剑和刷 ————席勒和鲁迅 近读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版 冯至/范大灿译),此书由27封信组成,是写给资助他的丹麦奥古斯腾堡公爵的,但是译者觉得信里只论述了“溶解性的美”没有论述“振奋性的美”,所以又附上了他的《论崇高》一文。关于内容我就不说...
評分席勒是作为诗人和美学家为大家所熟知的。席勒喜好沉思,始终在诗与哲学间徘徊。正如他的朋友韩波尔特说的那样:“没有人能说你究竟是一个进行哲学思考的诗人,还是一个做事的哲学家。”这种情形使他在哲学思考和诗的领域都显得勉强。他跳跃的想象干涉抽象的思维,冷静的...
評分席勒的美是独立的,区别于理性、道德。席勒认为美与道德不相容,道德是运用纯粹理性的规定性,美是运用自然的规定性。他认为美不能产生真理和智慧。美是现象中的自由。审美是将一切事物看做本身的目的。 席勒认为美是对心灵的一种调节,艺术的作用是使心灵得到协调,防止各种心...
評分1,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形式冲动和感性冲动。 形式冲动主要存在于上层人物身上,对象是形象,主要指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是理性人。 感性冲动主要存在于下层人物身上,对象是生活,它要占有、要享受,被感官控制,是被动的,...
我就是不知道,我怎麼那麼喜歡這本,幾乎是想著就能笑齣來的感覺。這本書是我的瑜伽練習,看瞭有消除疲勞之功效。簡單的贊美,不足以錶達我的喜愛之情。好看,好看,好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初識的是這本書,現在看的是這本書的新版本,非常好的一本書,看一遍根本不夠,這本書就類似詞典,隨時拿齣來翻一翻非常好。
评分這個版本不好 還是馮至那個容易讀些
评分席勒是康德的同時代人,是半個哲人加半個作傢,其寫作風格既體係化又不失於僵硬,在本書中提齣的“遊戲說”意圖一掃當時的陰霾,用對美的追求塑造人的最高境界。然而他有時滑嚮過分的唯美主義,這種浪漫傾嚮有可能造成反理性的極端行為。(正像他的《陰謀與愛情》中錶現齣來的一樣)
评分從美學思想發展的內部關係來考察,此書所麵對的是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美學以及康德對這兩種美學的批判性綜閤。理性主義美學,至少從它在德國被命名起,是理性主義擴張性發展的結果。理性主義哲學在試圖解釋一切的發展過程中,開始進入感性領域。理性主義美學所理解的美和審美偏重於感性認識過程中的理性法則,遵循的是感性的理性化的理路。美被界說為感性認識的完善,就是感性的多樣性被寓於理性的同一性之中。雖然感性的多樣性得到瞭有限的尊重,但它的意義恰恰要依據數學的科學方法,在具有理性同一性的形式之中纔得以確認。理性主義雖然它為審美現代性的齣場提供瞭一種條件,但它對啓濛理性的批判卻遠沒有對它的繼承多。席勒是以試圖批判地綜閤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美學的康德思辨哲學為基礎的,正是在康德的基礎上完成瞭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統一。
评分四星是衝席勒給的,書本身是好書,就是翻譯實在是太那啥瞭...還是應該找個彆的好點兒的版本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