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2003-2007年被借调到香港中联办做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90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96年)和法学博士(1999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和宪政理论,著有《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奶奶)、《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与富勒论战》(法律出版社,2006年)和《超越法学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立法者的法理学》(三联书店,2007奶奶)等。译著有《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7年)等。
《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是作者对香港以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他想追问的是“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全书共13章,从2007年第9期开始以“香江边的思考”为副题在《读书》不定期连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8月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将其中的一部分以《中国香港:文化与政治的视野》为书名结集出版。
粗略地把书看了一遍,作为学渣还是有许多东西需要消化和吸收。“行政吸纳制度”作为在香港运行多年的治港制度,作者引用的金耀基的观点。我倒是挺喜欢里面提到的几个港督。 第八任总督轩尼诗,主张和大陆开展平等的经济交往;第十四任总督创立了香港大学,让香港的人才再生产有...
评分I'm back ! 香港三天的交流饱满又欢快。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得益香港不少,此番交流,既是集体巡游也是投石问路。三天的走访和闲逛,勾起了我一年前了解香港的欲求。 当时读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从老上海的咖啡馆舞厅到杂志电影,从施蛰存到张爱玲,而后上海香港对照记与双...
评分一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强世功老师在法理学界素有盛名,某年他来石瓦坡讲学,负责主持的付校长打趣说,不认识强老师的学生不配学习法理学(大意如此,当然付校长本人的主业也是法理学)。强老师也不仅只在大学的讲坛上耕耘,作为政治哲学的研究者,他的抱负也施展在了具体的中国政...
评分这本书虽是法学学者所写,但却不是有关基本法的学术著作。正如书名副标题所谓“政治与文化的视野”,强从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多个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不同于香港本土学者和其他大陆学者的香港叙事。毫无疑问,本书充斥着意识形态争论和反西方的冷战思维,这些都源于...
评分先表明身份,没上过强老师的课,但看过强老师全部的书。所以我觉得还是可以在这简单说说一个本科生的看法。(个人非常同意匿名用户的话"以强老师的学术水平,知乎上无一人可评价他") 先说结论:他是一名真正关心中国问题并真正探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学者。从他的书中,可以看到一条...
作者中联办干过,也研究过西方特别是英国的历史和政治,明明知道,香港的问题就是民主与专制的矛盾关系。却希望主子能以中华文明对抗西方文明为幌子,以民族主义压服香港的进步与发展的要求,并希望成功后,以此再来解决台湾问题和大陆内部的民族问题。可惜的,在中国大陆这片贫瘠的恶土和统治者愚昧无政治技艺的条件下,作者希望越大,怕是以后失望越大。我个人是非常敬重真正的左派的,但对作者这类揣着明白装糊涂,用自己半瓶子醋为主子招摇撞骗的小文人,也是非常厌恶的。读完这书,我立马扔到了门口的垃圾箱里,免得玷污了老子的书橱。
评分赞赞赞greenhands:却希望主子能以中华文明对抗西方文明为幌子,以民族主义压服香港的进步与发展的要求,并希望成功后,以此再来解决台湾问题和大陆内部的民族问题。可惜的,在中国大陆这片贫瘠的恶土和统治者愚昧无政治技艺的条件下,作者希望越大,怕是以后失望越大。
评分《香江边上的思考》。爱国爱党发炎人的rubbish。唯一有价值的是道出港英与大陆间的政治博弈。此人若被港人挂旗杆实在是得其所哉。
评分在《读书》上追过连载。五毛学术的标杆。有些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答得很糟糕。
评分我不认同书中的很多看法,但我认同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的反对意见主要在于,虽然作者笔下的英国政府几乎就是个逐利的形象,当我并不觉得眼下的政策和当初英国政府的思路有多大区别,还是分隔代管。更重要的是,我感觉不到作者夸耀的政策远见,反而觉得我们大概才是实用主义的根本拥护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