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亮,1940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古琴专业;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文革期间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参与《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1984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任音乐理论、作曲、古琴教师;1997年从南京艺术学院提前退休,在家闲居至今。
古琴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其演奏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深细的人情味。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其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
“秋籁”,秋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秋籁”琴,成于唐玄宗开元三年,距今千年。
成公亮先生在“秋籁居”抚琴、打谱、作曲、钻研琴理,并往返于山水、田园。在冥思静想中,梳理大半生的琴学研究。古代琴曲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的关系,古琴传统与时代的关系,在弹奏和思考中纷纷显现。
“秋籁居”的文字与琴音,同样地深沉、淡定而圆润。以“秋籁”琴弹奏出的旋律,等待有心人谛听。
一向觉得,成先生就是徐上瀛所言的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你听他的琴,清静极了,即便是大中午,也令人恍如置身夜半时分。那些伴随轻柔呼吸婉转流淌的音符,圆润、饱满、贞静宏远,虽然转瞬即逝,却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它们如此鲜活,又如此安然。它们惟...
评分去年10月底被房东“清退”前,晚上边听古琴曲集边看《秋籁居琴话》(从典爷处借来)是近期最宁静的日子。11月在上海呆了一个月,实处无家可归状态。在上海月余,上课社交,丝竹乱耳,几无片刻宁静,亦无暇读书。12月初返京,忙于搬家,年末工作节奏加快,诸事不顺,心绪不宁,...
评分心与琴游:写在《秋籁居琴话》前 “在我与他并不算多的几次接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种超然、达观,以乐行世的人生态度。他其实有很高超的演奏技艺,但他从来不以琴演奏家或表演艺术家自诩;他也有很深的作曲功底,但他也决不以‘著名’作曲家身份...
评分当初喜欢琴,是被手指与琴弦摩擦发出的那种拙与涩的声音所吸引,琴的味道也由此而来。后来逐渐明白,这种味道,一是来自吟猱的指法,第二个就是丝弦的质地。曾经试着摸过老师的丝弦琴,喜欢极了那种声音。尤其是在家里比较好的音响设备上播放老师录制的琴曲CD,几乎手指与琴弦...
评分《秋籁居琴话》第四章——《东西方音乐的对话》,成公亮先生回忆了1986年他到德国举行的13场古琴独奏音乐会,特别是详细描述了在法兰克福古老剧院的亨德米特音乐厅演出的那一场,令人感慨颇多。 先是德国人的严谨和对待艺术的庄严神圣态度。由于琴曲都是数百上千年前的作品,...
沉思的旋律...................我一定要学会弹!!!!!!!!!
评分虽然看不太懂,但能体会那份深情与真诚
评分期待嚴晓星的新書。
评分这本书还是给有一定古琴基础的人写的,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内容(打谱,正如序言所说)。然而,从非专业的几篇来看,成公亮先生是个品德高尚、个性可爱、专业过硬的琴人——这样说似乎是多余,但字里行间所见均是真人真情。古琴,是乐器,是道器,更多的还是心器:几千年来,灵魂在星空下歌唱。
评分成先生中西贯通,屡有创新。得好好按着他的讲解听听琴。ps原来他是样板戏剧组作曲,好有历史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