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亮,1940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古琴专业;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文革期间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参与《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1984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任音乐理论、作曲、古琴教师;1997年从南京艺术学院提前退休,在家闲居至今。
古琴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其演奏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深细的人情味。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其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
“秋籁”,秋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秋籁”琴,成于唐玄宗开元三年,距今千年。
成公亮先生在“秋籁居”抚琴、打谱、作曲、钻研琴理,并往返于山水、田园。在冥思静想中,梳理大半生的琴学研究。古代琴曲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的关系,古琴传统与时代的关系,在弹奏和思考中纷纷显现。
“秋籁居”的文字与琴音,同样地深沉、淡定而圆润。以“秋籁”琴弹奏出的旋律,等待有心人谛听。
心与琴游:写在《秋籁居琴话》前 “在我与他并不算多的几次接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种超然、达观,以乐行世的人生态度。他其实有很高超的演奏技艺,但他从来不以琴演奏家或表演艺术家自诩;他也有很深的作曲功底,但他也决不以‘著名’作曲家身份...
评分心与琴游:写在《秋籁居琴话》前 “在我与他并不算多的几次接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种超然、达观,以乐行世的人生态度。他其实有很高超的演奏技艺,但他从来不以琴演奏家或表演艺术家自诩;他也有很深的作曲功底,但他也决不以‘著名’作曲家身份...
评分这只是感想一篇,非关评论,才疏学浅,启笔艰难。 琴棋书画——古琴、围棋、书法、国画,不知现在还有身边几人涉猎。初识《秋籁居琴话》,是高三那年,在一张语文模拟卷上的阅读文,细细讲了声韵,非常好奇,开始上网搜索,好巧不巧,偏偏就找到了这本书。 书不算便宜,至少对...
评分这只是感想一篇,非关评论,才疏学浅,启笔艰难。 琴棋书画——古琴、围棋、书法、国画,不知现在还有身边几人涉猎。初识《秋籁居琴话》,是高三那年,在一张语文模拟卷上的阅读文,细细讲了声韵,非常好奇,开始上网搜索,好巧不巧,偏偏就找到了这本书。 书不算便宜,至少对...
评分2010年9月21日,成公亮先生携唐琴“秋籁”在北京方家胡同46号红方剧场举办讲座:“打谱、作曲”。 可在此链接观看现场录像: http://tieba.baidu.com/f?kz=895740548
成先生中西贯通,屡有创新。得好好按着他的讲解听听琴。ps原来他是样板戏剧组作曲,好有历史感。
评分成先生中西贯通,屡有创新。得好好按着他的讲解听听琴。ps原来他是样板戏剧组作曲,好有历史感。
评分古琴的情况比中国书画差不太多,政治化、商品化太严重。琴棋书画面对文化割裂的当代社会,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早已变成裹覆传统外衣的符号而已。成公亮先生是真诚的,看他的心得、听他的谈吐,多提到“孤独”二字。热闹的会议不去、盛大的比赛不去,就是让自己不被外物绑缚,宁愿发呆,宁愿在公园放着风筝,宁愿平淡地看待古琴文化式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人一琴,也就够了。看着成公亮先生的文字,我意识到太多东西无法言说,他的文字并不精致,但我们却因为许多看似漂亮的文字而信奉过很多“文化骗子”,对其所作所为又由于专业性而难以评估。有些人打磨出绚烂的言语用来欺骗,有些人只用行动进行表达。各行各业都如此,如何问心无愧。
评分讀了關於琴人、打譜的數篇文章,與琴曲相關的幾篇,恰好都沒彈過,只好作罷。當年聽到成先生的琴和曲,就意識到其對古琴的理解,要高於很多名家,讀這本書後,則更加印證了我的想法。
评分4.5,跳过了技术部分,补上《一席》的演讲与专辑《秋籁》。86年抱琴往联邦德国,相当于身携道统去他乡,89年与柯利斯合作专辑,才使“即兴”成为了触发其世界音乐视野与敏感的重要概念,再往后融印度音乐入《袍兰修罗》,合作《大悲咒》、尼泊尔音乐,俨然纽约现代音乐家。师承依然为他带来了有力的文化特质、审美强度,一如王季迁以传统笔墨仿地铁喷绘……这本书读到后边都是在读人了。小时候登台主持,没上场后台里转,有几床琴,女老师看着,保护,一挥手小屁孩都跑了。我偷偷上去把手往琴弦上一蹭,现在回忆起来,钢丝弦,她在琴后边把我慢慢瞪回去。再想起来,这是古琴里“退复”的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