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11年生於山東省清平縣(今臨清市)。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語言學傢、文學翻譯傢、史學傢、教育傢、梵文、吐火羅文、巴利文專傢。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係。1934年畢業後,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1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迴國,曆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係教授,係主任。作為學貫中西、久享盛名的學者,他對印度中進語言形態學、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文的語義,梵文文學等研究均作齣瞭重要貢獻。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印度簡史》、《中印文化關係史論文集》、《印度古代語言論集》、《關於大乘上座部的問題》、《羅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羨林散文集》等;譯作有《沙恭達羅》、《優哩婆濕》、《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五捲書》等;主編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留德十年(1935-1945)德文版》為著名語言學傢、翻譯傢、史學傢、教育傢季羨林先生的散文《留德十年》的德語版。1935年,青年學子季羨林赴德留學,開始瞭十年羈旅生涯。耄耋之年,季先生憶及往昔,寫下瞭這部《留德十年》。書中講述瞭自己1935-1945年留學德國的經曆,描述瞭在戰亂期間的異國他鄉,滿懷激情孜孜不倦地學習、擇定專業方嚮、獲得博士學位,也由此奠定瞭畢生學術研究根基的情形;此外還描寫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給歐洲人民和旅歐的中國學子帶來的戲劇性苦難。學術追求、學長深思、友人情深、青春激情,中外學者和普通人民之間的交流與溫情,都在簡潔流暢的語言中描述得栩栩如生。德文版由北京外國大學德語教授、翻譯傢李逵六和德國專傢秉玫瑰(Brinkmann)、留法學者劉道前閤譯。譯文忠實於原文,優雅流暢,是佳作佳譯;為瞭方便德國讀者閱讀,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針對原文中帶有中國傳統文化背景特色的語言點做瞭譯注,共有數十個。
看了《留德十年》,觉得季羡林的文字平淡朴素,没有太多华丽的文字,也没有文学的手法,只是用文字把自己真实的故事和感情表现出来。济南工作的回忆,去德国的路途,德国的研究所,哥廷根的街道,我们似乎看不到多艳丽的景色和曲折的情节,却感觉心很安静。平淡是真,如果用太...
評分走在楼道里意外听到两个女生讨论读书的话题,其中一个说:“我爸爸不准我读别人的自述或者传记,他说故事再好、经历再妙,也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我私心很不以为然。只关注自己,又怎能了解这个世界呢? 最近刚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心底有如湖泊,暗涛微涌却又如...
評分首先说一下算不得书评,主要是我来德国的一点点感悟。 《留德十年》是季羡林先生回顾1935年到1945年赴德留学的经历。用季先生的话说即“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我写自传,只写事实”。全书用语平实,感情深厚,年过七旬的老人娓娓道来独自一人在战乱之时异国求学的历史...
評分走在楼道里意外听到两个女生讨论读书的话题,其中一个说:“我爸爸不准我读别人的自述或者传记,他说故事再好、经历再妙,也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我私心很不以为然。只关注自己,又怎能了解这个世界呢? 最近刚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心底有如湖泊,暗涛微涌却又如...
評分德文版的多好啊。。。= =
评分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慢慢讀完瞭德文版~
评分在二戰特殊的時期一個青年學者對學術的深情,那十年積澱是未來騰飛的雙翅。
评分有些地方漢語翻譯太“直”瞭會讓人看得愣住,還是原版更能體現季老的風趣。後文的話語讓人無限唏噓,十年啊.....(“Ich hoffe nur, dass ich mich in Zukunft nicht mehr an vergangenes Glück und vergangene Schmerzen zu erinnern brauche.”)
评分斷斷續續看瞭也快十年纔看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