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大众眼中特立独行的梁漱溟,一身傲骨,不趋炎,不附势,被誉为“中国的脊梁”。
梁漱溟自认是一个有思想,且本着自己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他毕生思考不停,笔耕不辍,不断追求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
梁漱溟一生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
如果你是忧虑的,如果你是困惑的,如果你是迷茫的,如果你是恐惧的,《人生的三路向》能够帮助你和你的心灵强大起来。
本书是对梁漱溟关于宗教、道德与人生问题研究的一次全面梳理。由梁漱溟先生的哲嗣梁培宽先生亲自辑录审定。
《人生的三路向》是梁漱溟先生实践的结果,是他关于人生问题的最终思考。他对人生本质的做了透彻的分析,提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并对世人面对问题的应对态度进行综合分析,洞若观火,直指世人万象。梁先生系统讲述了他所选择的人生观:活在当下,一任直觉。这是对儒家思想汲取又反哺的结论,也是针对中国人今日惶惶不可终日生活状态的点醒。
梁漱溟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毕生追寻人生的真味。他对人性生动立体的剖析和对人生全面透彻的解读,无不体现了一代国学大师的卓绝智慧;他自由无束缚的思想和开豁通达的人生观,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给今天的我们以极大的启示。
普通都是由逐求态度折到厌离态度,从厌离态度再转入郑重态度,宋明之理学家大多如此,所谓出入儒释,都是经过厌离生活,然后重又归来尽力于当下之生活。 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几岁时,极接近于实利主义,后转入于佛家,最后方归转于儒家。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
评分一个笔锋异常犀利的老头子 颠覆了人在旅途上的一切世俗的看法, 针对宗教,针对胡适,针对道德,落笔生花,处处惊艳。
评分一个笔锋异常犀利的老头子 颠覆了人在旅途上的一切世俗的看法, 针对宗教,针对胡适,针对道德,落笔生花,处处惊艳。
评分梁先生的语言没有学究气,文字处处透出一种精彻透晰的思考力。即使这样,这本书我还是没有完全读懂。不过不刻意纠结,自己火候没到就不强求。仅就读通的部分做一简单笔记。这本书探讨的是人生和生命,书中有些认识也让我很多零散的想法得以“串联”。究竟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人...
评分梁漱溟的人生思想转变流向,很类似于我自己本身。 不过现在还正在进入厌世阶段。却离“郑重”的境界,怕是差了许多~~
大师。
评分P89,“儒家没有什么教条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条而已。”不是说写的不好,而是这书原来是拼凑而成的啊,而且纸还是苦的……在下慧根尚浅,部分段落不能一扫而过;有些文章的基调与其他的不符,倒不是说用马义是错的,但是确确实实给人一种压抑感,字里行间。P19,“唯人有人生观,而牛马却不能有牛生观马生观”,可是人不是牛马,怎么知道牛马没有牛生观马生观呢?P20——21,关于消除欲望,案:祛除欲望才是人最大的欲望!
评分P89,“儒家没有什么教条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条而已。”不是说写的不好,而是这书原来是拼凑而成的啊,而且纸还是苦的……在下慧根尚浅,部分段落不能一扫而过;有些文章的基调与其他的不符,倒不是说用马义是错的,但是确确实实给人一种压抑感,字里行间。P19,“唯人有人生观,而牛马却不能有牛生观马生观”,可是人不是牛马,怎么知道牛马没有牛生观马生观呢?P20——21,关于消除欲望,案:祛除欲望才是人最大的欲望!
评分看了两年才完,书挺好,只是如果语言更白话一点儿就更好了。。。
评分看书应不拘泥于书,看之而思之,跳出内容的束缚而发散思维。好书能给人以无限的思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