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1936年3月28日-),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因“他对权力结构描绘,以及他那反抗、起义、失败的犀利印象”获颁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
《绿房子》的故事发生在相距很远的两处地方,即位于秘鲁海边沙漠地区的皮乌拉市和远在亚马逊流域心脏地带的能够经商和传教的圣玛丽亚·德·聂瓦镇。故事的象征物就是那非常出名的,由外地人安塞尔莫建造的享乐中心——绿房子。
对于一切愿意深入了解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叙事作品的人来说,阅读《绿房子》这部拉美文学史上的典范小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体验。
《绿房子》出版于1965年,第二年获得西班牙文学批评奖。1967年又获得罗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这是西班牙语小说的最佳奖。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The Green House
在小长假里,花了三个晚上和一个下午读完了巴尔加斯·略萨的《绿房子》。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具有相当强度的阅读体验。 小说一开始即信息量巨大,我不得不一边读一遍在纸上记下人名。在这之前,还没有哪一本书从第一页起就阻碍我的阅读。 然而,从第一页到第十四页只有一个自...
评分几年前看小本的《谁是杀人犯》,讲的什么故事都忘了,只记得里面有个细节:一个酒鬼老警察,每次到小饭馆里,都要对着肥肥的老板娘亲昵地叫"小妈妈"。挺萌,也有趣。 后来在网上找略萨的书,没有新出版的,于是上孔夫子网,买了这本《绿房子》。放了没两年,略萨得了诺...
评分“特鲁西略可以让水变成酒,让面包成倍增加,只要他老人家高兴。30多年来,这个国家发生的一切多亏了元首的领导。”特鲁西略的后人看到《公羊的节日》,扬言要宰了书的作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五分人生,三分想象 撰 文:钟蓓 诺贝尔文学奖经常都在用不同的标准...
评分记者:喂您好,请问是略萨先生吗? 略萨:我是,您请说。 记者:我们是《××时报》!我们独家第一时间通知您,您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恭喜您!! 略萨:哦。没别的事儿了吧,没别的事儿挂了啊~~ 回头跟老伴儿说:这奖我真没...
评分于一切愿意深入了解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叙事作品的人来说,阅读《绿房子》这部拉美文学史上的典范小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体验。所揭示的主题也更为深刻,它涉及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
风格有些怪异,但还是很喜欢
评分在历经了懒觉,专职人妻,分离,神经衰弱,剧集,恶梦,与母亲终日促膝长谈,晴天……以及种种之后,我终于像看电影一样走完了这座森林。
评分看到了《城市与狗》和《潘达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评分依然是《城市与狗》的叙事风格,但情节比《狗》复杂得多,以致于过多的蒙太奇跳跃让人读起来有种盗版书印刷错误之感。不过确实是优质的南美人类学考,热带雨林中的城乡鬼魅渗透进人性的最残暴与懦弱之处
评分这部小说把技巧性的东西玩得一塌糊涂。在技巧之外也为我们营造了南美洲热带雨林被长脚蚊叮咬后肿胀晕眩之感。在西方文学完整得几乎是霸权的发展体系的压迫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能一骑红尘占领文坛的一席之地实属不易。这部《绿房子》很好地将后现代以来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讨论运用到自己的小说里并使其成为自己的特色,而南美洲的异域文化也成为略萨吸引大众来猎奇的一大利器。可是在出神入化的技巧外,总感觉缺少了更深层面的思索,小说真的平面化了之后所带来的,就只有万花筒般的文本而已。“to be or not to be”已经不是“question”的核心了,“drama or not drama”才成为作者与读者汲汲营营追求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