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莉,瑞典文的名字是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Cecilia Lindqvist),教授、作家、摄影家和汉学家。1961-1962年在北京大学读书,同时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学习古琴。师从王迪等人,并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著名古琴演奏家的指导。1971年起在瑞典担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曾数十次访问中国。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1989年出版《汉字王国》,深受关注;2006年出版的《古琴》,是她的又一部耗费多年心血的精心之作。
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是一个瑞典汉学家深入古琴世界的经历和体会。它不仅有对古琴本身的描写,更有关于古琴之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意义,关于古琴与人的命运,与音乐、诗歌的相互关联,甚至是我们应当怎样生活的解读。
我轻轻地拨动其中的一根弦,它便发出一种使整个房间都颤动的声音。那音色清澈亮丽,但奇怪的是它竞也有种深邃低沉之感,仿佛这乐器是铜做的而不是木制的。在以后的很多年,正是这音色让我入迷。从最轻弱细腻的泛音——如寺庙屋檐下的风铃——到浑厚低音颤动的深沉。
以前看过林西莉写的《汉字的王国》,就很佩服一个外国朋友可以把中国文字理解得这么好,所以看到她写的《古琴》也就毫不犹豫的买了。真是个玩家啊,六十年代就一个人跑到中国来学古琴,太得意了。我们什么时候也有这种心情和财力也来次这样的大手笔?我们这些小屁民啊只能围着...
评分 评分小时候会幻想,突然成为谁,或者换到谁的生活里去。 现在已经不想了。 因为即使身居其位,没有长时间磨砺出的心态、气场,不会为这些得到而欢喜,更多的是忐忑。自己无法掌控的生活,带给自己的最终反而是毁灭。 相比起来,“在上坡的路上”更加迷人,经历过得疲惫、力竭、哭泣...
评分小时候会幻想,突然成为谁,或者换到谁的生活里去。 现在已经不想了。 因为即使身居其位,没有长时间磨砺出的心态、气场,不会为这些得到而欢喜,更多的是忐忑。自己无法掌控的生活,带给自己的最终反而是毁灭。 相比起来,“在上坡的路上”更加迷人,经历过得疲惫、力竭、哭泣...
评分今天买入,坐花园里看了几章,文字平和,内容资料详实和有说服力,知道作者是原来写中国文字的那位瑞典女士,研究中国文化这么多年,自然直奔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而去,书的定位是给世界人民看的,包括现今的中国人。可以了解古琴,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国人还是值得作为了...
唔,作者瑞典Lund人唉
评分装帧印刷相当精美,虽然比起高罗佩的《琴道》少了很多学术上的见地。但作者在论述上是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脱去了一层书卷气,也更显亲切
评分照片珍贵啊,这本书感受最多的是当时的北京。
评分装帧印刷相当精美,虽然比起高罗佩的《琴道》少了很多学术上的见地。但作者在论述上是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脱去了一层书卷气,也更显亲切
评分装帧印刷相当精美,虽然比起高罗佩的《琴道》少了很多学术上的见地。但作者在论述上是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脱去了一层书卷气,也更显亲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