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峻(一九○九—一九九二)原名楊德崇,湖南長沙人。語言孥家,現代著名學者,曾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藺州大單,生前屬中莘害局編審,參加遇黠校本「二十四史」的工作。楊先生博通小學經史,所著《論語譯註》、《孟子譯註》,《列子集釋》《春秋左傅注》、《文言文法》,《文言虛詞》、《古漢語虛詞》,以及所編《春秋左傅詞典》等,得到學術界廣大讀者的高度評價,享譽中外。
《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作者积数十年之力,对左氏《春秋》经、传作详细校勘、分段、注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及近代考古资料,融会贯通,时出己见,是为当代《春秋左传》集大成之全注本。
《左传》算是读完了,而且连续读了两遍。然而虽是读了两遍,而且读的还是当代所谓集大成之作的《春秋左传注》,但是我仍觉着自己于《左传》是陌生的。《左传》太难读了! 《左传》一般认为是《春秋》的注释本,然而毕竟它也是两千多年前的书,所以后人读起来,还是有很多难懂的...
评分近日读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至晋献公一朝,总想说两句。 晋献公,姓姬,名诡诸,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做过的最为大家熟悉的事,应该就是已编入“三十六计”之一的“假途伐虢”。我们常说的春秋五霸之中虽然没有晋献公,但是他也完全可以说是在春秋时期成就了一番大业的。《史...
评分我曾跟双阿姨提起过,小时候爱看金庸,长大后看了《春秋》就渐渐不喜欢了。金庸的文字很好,但他笔下的游侠仗义之士,有了东周贵族的比较,未免相形见绌。尤其是日后在大学里的外国文学课上读过一系列盎格鲁-撒克逊骑士史诗后,慢慢体会到为什么元稹会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
评分 评分我曾跟双阿姨提起过,小时候爱看金庸,长大后看了《春秋》就渐渐不喜欢了。金庸的文字很好,但他笔下的游侠仗义之士,有了东周贵族的比较,未免相形见绌。尤其是日后在大学里的外国文学课上读过一系列盎格鲁-撒克逊骑士史诗后,慢慢体会到为什么元稹会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
元旦始读,3月26日读毕。
评分杳杳史记,赫赫东周。王成霸会,隐始哀收。左言右事,冬狩春蓃。龙台歃血,虎毂折钩。礼也罔极,义可资诹。振振君子,泣下多忧。
评分似乎没有原来感觉的那么繁冗,读习惯了也还好。白文读完一遍后,可以试试看这个。
评分杨伯峻先生说:“《春秋》经传,礼制最难。”杨注解说《左传》中的礼仪制度,已经下了很大工夫,成就卓越,令人敬佩。杨注之前,很多学者为阐明《左传》所记礼制也作过很多努力,但仍有疏失。譬如文公八年《春秋经》“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杨注引唐陆淳《春秋集传纂例》:“还者,事毕;复者,未毕。”此外没有别的解释,仍然不甚了了。同年《左传》:“穆伯如周吊丧,不至,以币奔莒,从己氏焉。”公孙敖即穆伯,此人携带“如周吊丧”的礼物跑到莒国一妇人家里去了,奉命随从他的副手当然无法“如周吊丧”了,只好回本国复命。我们从一部《左传》找不到出使而“复”为未曾毕事的定义或成例。文公十七年《左传》记襄仲如齐拜盟后“复曰”,那是已经完成了出使任务之后的事,很明确。可见前人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评分终卷于大年初一,耗时两月,因杂事所误,比计划多费一天,并耗荧光笔三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