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裏·德魯日尼科夫 俄羅斯作傢、散文傢及文史學傢。1933年生於莫斯科一藝術傢傢庭,中學期間因對斯大林在衛國戰爭中的作用評價不足而受責難,導緻隨後沒有一所莫斯科高校願意錄取他,後入拉脫維亞大學學習,最後在莫斯科國立師範學院曆史語文係畢業。他當過教師、圖書編輯、報社記者。1971年加入蘇聯作協。1977年因從事地下齣版等活動而被開除齣作協,後流亡國外,在維也納逗留一年後前往美國。2001年被波蘭推薦角逐當年的諾貝爾文學奬。長期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及國際筆會美國分會副主席。他的作品中俏皮的雙關語層齣不窮,包含雙重、甚至三重的心理動機的潛颱詞頗顯優雅,善於在悄然無形中從嚴酷的現實轉嚮卡夫卡式的變形誇張。他的作品體裁多樣,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針尖上的天使》、微型長篇小說《沙皇費多爾之死》、短篇小說《為什麼要煩普希金》、戲劇《老師戀愛瞭》等等。
《針尖上的天使》創作於1969至1976年,以赫魯曉夫下颱、蘇聯入侵捷剋斯洛伐剋等1960年代蘇聯的重大事件為時代背景。
在莫斯科,某機關報的總編在中央委員會大樓門外心髒病發作,調查推測是因為他收到一份地下刊物的原稿。沒人知道是誰放到他桌上的,可是裏麵的內容令官方很敏感,要是泄露齣去……小說通過總編的司機、報社同事,總編的妻子、兒子等許多普通蘇聯人的經曆和生活,生動反映瞭特定時期人們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況,揭示瞭那個時代報界內幕、領導層的種種情狀,還有知識階層與政府的關係,愛情與背叛的問題……
摘自《外国文学动态》 作者:高红梅 当中国读者还热衷于纳博科夫、索尔仁尼琴等俄罗斯海外流亡作家之时,另一位美籍俄裔作家——尤里•德鲁日尼科夫( Yuri Druzhnikov)已步入中国读者的视野,译林出版社于2010年5月重磅推出了其代表作《针尖上的天使》。其实,这部小...
評分摘自《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行远 俄裔美国作家尤里•德鲁日尼科夫《针尖上的天使》(王立刚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5月版)是一部极其深刻、独具洞察力和幽默感的当代政治小说,它的问世也有过惊险之旅。该书写于1969-1979年,完成后由一位美国人将这部厚达500多页的书稿...
評分1969年2月末的一天,《劳动真理报》主编马卡尔采夫在莫斯科的老广场旁突发心肌梗塞,跌倒在地。这是美籍俄罗斯作家尤里•德鲁日尼科夫的长篇小说《针尖上的天使》(王立刚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5月,551页。以下简称《天使》。)开头描写的情景。 他获救了没有?作为...
評分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处境颇为尴尬:一个原因是相对于改变我们灵魂的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一直处在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的阴影之中;另外一个原因是,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中的辉煌与荣耀很大部分是由流亡在西方的作家所书写。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群作家...
評分1969年2月末的一天,《劳动真理报》主编马卡尔采夫在莫斯科的老广场旁突发心肌梗塞,跌倒在地。这是美籍俄罗斯作家尤里•德鲁日尼科夫的长篇小说《针尖上的天使》(王立刚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5月,551页。以下简称《天使》。)开头描写的情景。 他获救了没有?作为...
開篇驚艷,有不少吸引我的地方:1. 類似POV的寫法,且每一個POV角色都附上瞭蘇聯特色的“履曆錶”,每一個人都無比看重它,這是升遷的關鍵;2.以真實曆史為背景,自然會涉及曆史中的真實人物,比較唏噓的一處是書中寫齣瞭曼德爾施塔姆的死亡過程,這是虛構的,但也不能說它毫不真實,人們知道詩人悲慘地死在遠東轉運營,作者將之具像化。但是從中段開始就沒那麼好看瞭,有一種作者已經無法處理這種復雜又旁枝末節橫生的情節的感覺。
评分[PKU/野草X.75]
评分前半還好,後半段越來越亂,文學性也降低不少,總覺得人物的語言有點聲嘶力竭,顯得刻意且虛。
评分像是由一係列速寫片段構成的長篇,報社故事,本身也有類似新聞特寫的簡潔感覺,以及類似發行的日常節奏。在過去災難陰影下,停滯時代的種種“瑣事”,正是這些瑣事堆積起來,構成一個令人窒息的環境,錶麵看難以想象,但從每個側麵看,卻都閤情閤理,就像那個讓最高領袖當狗爬的泌尿科權威。
评分寫作的方式很特彆,每個齣場人物的故事都要娓娓道來,構成瞭一幅蘇聯生活全景圖。情節荒誕又讓人熟悉。書中對各種角色的描寫,為瞭國傢鞠躬盡瘁的人、在體製裏爭當齣頭鳥的人、活在當下對政治毫不關心的人,都很有現實意義。厚厚的一本讀到最後隻剩下讓人窒息的悲劇。另外俄國名字太復雜瞭,記不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